内容提要: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作为全国首个建筑领域全产业链标杆性展会,是会展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益探索。参展企业500余家,全方位地展示建筑领域规划、设计、建造、运维全产业链“一站式”行业解决方案、前沿趋势及最新成果。
摄影 新报记者 张磊 崔跃勇
天津北方网讯: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作为全国首个建筑领域全产业链标杆性展会,是会展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益探索。参展企业500余家,全方位地展示建筑领域规划、设计、建造、运维全产业链“一站式”行业解决方案、前沿趋势及最新成果。
“两山”医院模型
还原武汉建设现场
进入位于S1展馆建筑实施综合解决方案的中建三局展台,映入眼帘的就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模型和建设历程视频、图片,它们与安全帽、防护服、工牌等建设实物一起,带领观众回到2020年春天,武汉疫情期间“两山”医院建设的场景。
“中建三局将‘两山’医院建设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充分运用于疫后公共医疗卫生工程建设中,疫后在全国承接医疗类工程80余个,其中不乏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这样的标志性工程、民生工程,助力国家及区域公共卫生体系强化。”中建三局副总经理侯玉杰介绍说,由中建三局承建的天津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新址扩建项目,就是中建三局运用“两山”建设经验和技术的典型代表。其设置的“平疫结合”区兼顾平时与疫情时的医疗服务内容,采用“三区两通道”设计,设置负压系统,当重大疫情发生时,快速转换医疗救治功能,承担区域内重大疫情患者集中救治任务,一夜间病区可快速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洁净区,空气开启“导航”模式,由洁净区流向污染区。
空中“造楼机”
世界建设速度最快
同样是S1展馆,在中建八局展台,最亮眼的项目莫过于智能顶升平台——造楼机。“我们的智能顶升平台集建筑智能化、附着新型化、平台装配化于一体,高度融合了智能监测系统、智能养护系统、人工智能系统等先进装备与技术。基于尺蠖爬升原理的新型附着设备,顶升速度快,50分钟建一层,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同时兼具高空拆改快、建造速度快、容错性好、墙体变化适应性好、经济性好、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经理阴光华表示,“造楼机”同时还兼具了人工智能、设置有机器人做钢筋绑扎等工作,相对传统平台,它将省去钢筋工、模板工等工种,总成本将节约40%。
地铁装配建筑
隧道建设减排提速
在位于S6展馆的中建六局展台,地铁隧道的建设模型被搬到了现场。
“原来的地铁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包括轨顶风道、站台板以及盾构管片,都是需要在现场进行水泥浇筑的,现在我们把这些产品提前在宝坻的装配建筑产业基地生产出来,然后运到现场再安装,碳排放可以减少80%,建设速度提高5倍。”中建六局绿建公司总工程师董泊君表示,目前该项技术将全面应用在天津地铁7号线的建设中,相比于传统技术,它在工厂里批量生产,节省了大量脚手架和模板,节约了大量木材资源,同时减少了生产时的噪音,循环经济效益明显,节能环保,减少污染。
宜居“啤酒桶”
打造“类平原”环境
在室外展区,一个平躺的巨型“啤酒桶”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围观,这是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应用于西藏地区的特种居住空间。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其高海拔环境恶劣,具有低温、低压、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等特点,导致该地区人口密度不足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7%,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开发建设。
中建三局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创新提出采用增压补氧方式改善高原居住环境的理念,研制了高海拔宜居屋,即“零”海拔屋,30分钟内可将高海拔地区人居环境指标调节至“零”海拔相当水平,有效解决了高原反应问题,打造了“类平原”式宜居环境。
“零”海拔屋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实现模块任意组合、自由拓展,实现不同场景的空间需求;集成了增压补氧系统、气流组织系统、安全冗余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可满足多人长期居住、办公、运动、会议等不同功能需求。
2020年12月,研发团队在西藏那曲(海拔4483米)完成了实地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零”海拔屋内大气压力、含氧浓度、温湿度等关键性人居指标达到平原地区水平,有效解决了高原生理不适等问题,可为重点工程建设、国防建设、旅居生活提供基础保障。(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