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或走进社区入户面对面,或利用网络平台快捷不扰民,或发出一封信情真意切──河西区通过多渠道倾听问需,保持管道畅通,把群众关心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持续不断地汇集到各级部门。群众的一条条意见建议分类归纳后,其中共性的、需要全区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被提炼汇总出来,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2020年7月始,河西区构建“区—街—社区—居民”微信四级群组,实施双向互动模式,既主动发声,传播党的声音,又将群众呼声广泛收集上来,及时推动解决。同时,将全区18.3万名志愿者组织起来,组成917支志愿服务队,推动志愿服务资源、力量整合,提升服务群众针对性和实效性。
与此同时,定期向全区35万户居民发出一封信,公布为民服务的各项举措,引导群众支持参与品质城区建设。每封信都附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反映诉求或提出意见建议,“一封信”成为向群众的“问计书”。
在此之前,河西区万名党员进社区、万名团员做公益“践初心”活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社区“入列报到”,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区级领导包联街道社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明确联系点,带头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倾听问需,解民之忧,河西区招法多、效果实、群众赞。初秋时节,记者走进街道、社区,采访、感受群众不断提升的“三感指数”。
“新门前三包”,助力城区治理
“街道的志愿者通过微信群向我们这条街上商户宣传了新门前三包制度,还专门给我们送来了《告知书》。以前,我的商铺门口就是垃圾桶,周边几家的垃圾都扔在这里,特别是清运车走了以后产生的垃圾,就得等转天才能收,呛鼻的异味太影响生意啦。
上个月垃圾桶都撤掉了,区里安排的垃圾清运车一天4趟上门,现在我的门前干净整洁了,生意越做越红火。”面对记者,宾馆西路一家餐馆经营者赵宝慧女士快人快语,表达着喜悦之情。
城区治理,需要科学谋划,长远布局的“大手笔”;环境提升,则如同“烹小鲜”。这,考验着治理者的“绣花”功夫、精细态度。
赵宝慧所说的新门前三包制度,是河西区委、区政府在友谊路街道试点的市容环境精细化长效管理举措。其中《告知书》以文本形式,明确了街域内企事业单位和商户对经营地点周边市容环境所承担的责任,并就违反相关规定应接受的处罚作出明示。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微信群组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动员党员干部、志愿者发放调查问卷近千份,对辖区内商户和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清运需求进行摸底调研,整理出商户垃圾清运需求频次最高的4个时间段,安排作业车辆定时回收垃圾,最大限度解决垃圾外溢问题,实现了垃圾不落地。”友谊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杨琳告诉记者。
试点迅速复制。目前,新门前三包制度已逐步拓展至全区14个街道。“垃圾不落地”的理念,助力该区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为打造品质城区升级版增色添彩。
释放潜能,巧劲儿化解停车难
“群众的事没大小,基层‘小官’很努力,但有时解决的力度可能还不够。”在部分群众眼里,有事得找区领导,当面跟能主事的领导们说说,不白说。
民有所呼。区委决定:区级领导带头不定期深入包联街道社区,面对面与群众话家常、问所需、听心愿。
在区领导面前,群众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烦心事、操心事,干部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瞬间拉近了。
“联合里是个老小区,规划车位明显不够,孩子下班晚了,经常绕小区好几圈停不下车。”居住在挂甲寺街联合里的张奶奶一看到区领导来到小区,主动迎上来,道出了全家人的“心里话儿”。
友谊路街文?北里33门的周景荣阿姨也跟区领导反映说:“小区里有的空当明明能停两辆车,结果一辆车横在那。虽说小区里有物业人员监督停车秩序,但一个不留神就让人钻了空子。”
区级领导包片收集民意,发现停车难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反映出老旧小区落后规划与城区高速发展产生的激烈碰撞。
有关部门在行动。经初步调查测算,全区有241条道路的552个路段可以增加道路停车泊位和便道以上、店铺门前停车泊位1.1万个,社区内可以规范化新增停车泊位近2.8万个。
“为解决居民停车难,我们着眼路内、社区两个重点释放闲置空间资源。一方面,探索利用全区现有待建闲置地块,提供停车泊位;研究推进机关、单位、社区停车空间错时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通过划四个角的停车泊位和施划简易停车泊位等方式规范拓展社区停车空间,实现了全区泊位潜力的持续释放。”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纪立新说。
根据总体部署,目前,该区已经完成4个街域的便道以上车位施划工作,8月底前再完成施划道路停车泊位5000余个; 9月份完成首批66个社区内部车位施划,后续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陆续启动。
“这下好了,明确了车位线,大伙儿基本上都能停到车位里,哪里有空车位也一目了然了。这是政府为咱老百姓办的大好事。” 周景荣面露满满的获得感。
“三维防护”,让老人更安心
老伴儿过世之后,家住越秀路街白云里的韩大爷便成了独居老人。其间,街里、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时常入户看望,帮他买买菜、做做家务。老人说:“现在身体还算硬朗,但毕竟上了年纪,就怕有什么突发情况,身边又没人。”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这不是独居老人韩大爷一个人的“心病”。
“从我们对全区20余万老年人需求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以及党员干部、网格员入户走访反馈情况来看,遇有突发状况无人照应的孤老、独居老人5400余位。”区民政局负责同志刘向军告诉记者。
孤老、独居老人问题,摆上了河西区领导的议事日程。
在为老人安装“一键通”紧急救助服务设备和烟感报警设备,通过信息化平台和客服中心提供7×24小时家庭安全监护的基础上,结合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推广“1+N帮1”志愿服务经验互助帮扶,搭建智能呼叫系统平台,实施“智能+人工”呼叫,形成了针对重点人群的“三维防护”机制。
区呼叫中心负责人田?沤樯埽?ldquo;呼叫中心每天会定时电话呼叫重点老年人群体,如果5次无应答,就联系社区网格员或志愿者入户探查,及时发现隐患、解决问题。”
韩大爷说:“加入呼叫服务后,每天都会接到呼叫中心的电话问候。一句关心的问候,让我有了安全感,心里踏实了。”
目前,呼叫服务已覆盖独居老人1394户,呼叫中心每天主动呼叫问询近万次。后续根据试运行情况完善提升,逐步推开,实现全区5400余位独居老人全覆盖。
“一拆一补”,提升社区生活品质
“咱这‘双万’活动真见效,去年帮我们清拆了违法圈占,今年要是能把我家门口的花坛和绿地再修整一下,我们下楼遛弯儿,看着也舒服。”谊城公寓的宋凤改阿姨在接到社区网格员送来的《致全区广大居民的一封信》时说。
区文明办主任臧大伟介绍:“今年,我区立足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定期编写《致全区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并在信件中附二维码,居民通过扫码,足不出户即可便捷地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建议。”
“接到社区反映的问题以后,我们同街道会商研究,制定公共绿地补植方案,帮助小区解决绿地整修问题。同时,举一反三,在雅致里、秀峰里等100多个小区和区内部分公园,平整场地6万余平方米,栽植各类植物40余万株,有效解决了违法建设拆除以后小区绿地斑秃和公共区域挤占问题。”区城管委主任卢伟说。
臧大伟介绍,截至目前,共收集群众反映的涉及便民利民、小区管理、环境卫生等各类问题超万件,对这些问题梳理分类、压实责任、快收快办,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党员干部积极认领、主动进位、统筹解决。多渠道收集群众诉求让决策更加精准、更加贴近民心,也有力助推了品质城区升级版建设。
“双万”践初心,当面倾听群众所思所盼;一封信,饱含着厚重的为民情怀;一枚二维码,搭建起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从此,智能呼叫,让独居老人不再孤独无助;车位扩容了,让爱车不再无处可停;垃圾桶撤掉了,让人们不再掩鼻而过……
生活在继续,群众的诉求还会有。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河西区随时随地:听民声,悟民意,持之以恒,尽心竭力,调动一切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打造品质城区升级版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