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污染防治步伐铿锵有力阔步向前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7-08 03:00      

今年上半年,全市PM2.5浓度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0%,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18天、同比增加9天,蓝天白云多了,津城美景更靓丽了。

天津送变电公司员工在静海环保园110千伏出线工程开展跨越施工作业。

列为我市重点民心工程的西青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PPP项目首车垃圾进厂,标志着该项目具备投运条件。

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伴随空气质量明显变好,朋友圈里晒美丽天津的照片多了起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调结构、补短板、打基础、强弱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铁腕治污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百姓的蓝天白云获得感显著提升。

最近,天津交出的这张“成绩单”很“提气”。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全市PM2.5浓度下降22.6%,优良天数增加36天,重污染天数减少12天,全市生态环境实现总体性、历史性、突破性好转。

精准治污“不含糊”  

企业绿色发展“信心足”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

我市一直积极引导企业提标改造,挖掘减排潜力,使“绿色、环保”逐渐成为一张叫得响的企业名片。

走进位于静海区的天津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厂房整洁明亮,工人们正在一个个工位上有条不紊地进行喷涂、补漆等作业,但是整座厂房里却没有呛鼻的气味。走廊内还安装了景观式灯箱,抬头一看,仿佛头顶蓝天白云。置身厂房,明显感觉到,企业在加强生产的同时,也在着力保护环境质量。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在2021年首轮重污染天气期间从容安排生产,客户订单按期交付。通过提升废气治理设施处理效率,不仅实现污染物减排,高质量的生产也让企业收益持续增加,企业对绿色发展信心满满。

“我们主动对环保设备进行提标改造,将车架涂装工序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废气进行收集处理,让生产过程变得环保、高效、安全。”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李延峰介绍说,去年,企业完成环保设施提升之后,在静海区涉气企业大气污染物精准减排绩效分级中被评为区C1级,过去的这个秋冬季,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企业的停限产减排比例大幅降低,按时完成生产订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企业主动减排增效,其积极性主要来源于政策的“指挥棒效应”。“重污染天气期间,在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动态、能源消耗动态、污染排放动态信息归集的基础上,以确保总体减排比例不低于国家及全市要求为前提,精细化定制企业分级管控措施,确保环保水平高、生产经营好、绿色绩效优的企业优先生产。”静海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推动减排增效,我市因地制宜,多次提升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并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期间,根据工业企业环境绩效水平,实施差异化应急减排,不搞“一刀切”。对钢铁、焦化、玻璃等难以临时限产减排的工序,提前协商企业采取生产调控措施;对环境绩效明显优于行业水平的环保标杆企业,则科学降低减排比例要求。

科学治污“铁手腕”

分类减排显实效

走进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可以看到来自全市395家重点企业、涉农区646个高架源监控点的实时排放数据,在一块大屏幕上闪烁跳动。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对重点企业的废气排放在线监控,其余5600余家工业企业安装工况用电监控系统,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每日向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发布污染源自动监测超标信息。”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孙猛表示。

这样的监测手段已经从主管部门延伸到了生产企业。在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运行中心,记者同样看到一个电子大屏幕,上边实时全流程监控着生产、运输各环节的排放情况,企业能环部副部长彭文明说:“通过监测,一旦哪个环节有异常,系统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和处理。”

据了解,该企业加强清洁生产及绿色制造,实施了48项环保超低治理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新增12套小苏打烟气脱硫装置、8套除尘治理设施、10台智能雾炮、29套颗粒物微站、50台TSP在线监测装置,还新建了环保管控一体化平台,新增废气处理能力865万立方米/小时,目前,企业所有生产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已实现超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较之前降低50%以上。

据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负责人王文美介绍,我市强化实施管理减排,按月实施各区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和空气质量综合排名经济奖惩。在对全市露天焚烧火点、工业企业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管的同时,依托高架视频及热感识别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散煤动态监控试点。

此外,我市深入实施工程减排,完成43台燃煤锅炉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41台燃煤锅炉实现改燃或热源替代,严把煤炭准入关、运输关、堆存关、集输港关。保留的4家钢铁企业完成生产工序超低排放改造,152家工业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或深度治理,640台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持续实施火电、石化、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升级改造。

在科学控制、有效治理的推动下,过去一年,我市SO2、NO2、COD、NH3-N四项污染物排放量较“十二五”末分别减少31.1%、29.4%、16.8%、18.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十二五”末下降超过22%,全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依法治污“出重拳”

环境治理能力再升级

近年来,我市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治理能力,印发实施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形成导向清晰、执行有力、多元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坚持“一年至少一部环保法规”的节奏,相继出台了《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天津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等。

市生态环境局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制度的出台,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等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在此基础上,天津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完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制修订并实施了火电厂、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铸锻工业、铅蓄电池工业、锅炉、工业企业VOCs等一系列强制性地方标准。

天津拥有153公里海岸线。近年来,我市出台了《“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明确岸线的保护及整治修复任务,逐步提升岸线的净化能力,通过对岸线进行清淤、恢复植被等措施,恢复自然滩涂面貌,改善动物栖息环境,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生态海湾”,2020年天津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70.4%。

与此同时,我市完善责任体系,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持续实施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累计奖励97笔、54.8万元,单笔最高奖励20万元。完善监管体系,发布实施“三线一单”,划定311个环境管控单元;健全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一证式”管理制度,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建立“静廊沧”“京东黄金走廊”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力量运用各类执法手段,铁面执法、铁腕治污,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严格执法监督,保持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震慑。去年全年环境行政处罚立案2050起、罚款1.29亿元,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7件、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2件。累计启动102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赔偿金额约3800万元。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温武瑞说:“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牢牢抓住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曲晴 吴迪 张磊 刘玉祥)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