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智慧工地建设
北京市第16期局级领导干部研修二班 常永春
为实现政府部门对其辖区内各建设项目在质量、安全、环保、治安维稳等管理重点上的实时动态监控,进而促进政府部门与项目的工作互通,提高工作效率,带来更大的综合效益,推动管理升级,就要做好政府主导下的智慧工地建设。
然而,现阶段智慧工地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少统一明确的建设标准。现阶段智慧工地平台建设主要是各软件公司依照自己对行业的了解去开发,所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现象,缺少行业统一标准。
二是存在“重碎片、轻平台”的现象。施工企业现场项目管理普遍存在“缺什么、上什么”的现象,各系统之间存在不兼容和无法关联的情况,导致在企业端、项目端、平台端和软件之间无法互相共享信息。
三是目前施工现场的管理大部分无法满足智慧工地的要求。现阶段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劳务管理、物资管理等系统还存在着管理盲点,与智慧工地所要达到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同时,人才缺乏,施工项目人员对智慧工地不熟悉、不支持也是重要问题。
四是政府还没有用智慧工地进行现场管理。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如质监局、建委、城管等单位,虽然也都从各自管理角度出发分别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系统对工程现场进行管理,但这些系统并未与主管部门的监督工作有效结合,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还是通过人工现场检查的方式来落实,在各单位人员编制固定的条件下,不能对辖区内的工程现场有效覆盖、落实监督管理,工作效率无法得到保证。
加强智慧工地建设,提高政府部门和建筑企业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城乡建设领域工程项目、行业企业以及从业人员综合信息平台。针对项目经理部管理团队、关键从业人员资格以及劳动力资源等关键信息建立统一数据库,在政府统一管理的同时,与建筑企业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并通过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与数据信息联动,进一步强化对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的监督与到场管理和对劳务的实名制管理。
二是建立建筑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围绕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检查、安全监督检查、现场绿色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等主要管理点,依托现已逐步完善的“互联网+移动网络+物联网”体系,通过远程视频监控、数据信息采集的手段,在确保管理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极大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进一步帮助政府主管部门在单位资源配置下提高管理覆盖面。
三是基于上述平台的建立运营,围绕城市建设综合管理主线,打通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市容管理、安全监督、生态环境监控、质量监督、治安管理等多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链条,通过管理体制变革、管理流程再造,促进管理资源整合,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与质量,最大限度减轻政府和企业各自的重复性劳动。
四是基于上述平台的运营,通过对各类关联信息的深入挖掘分析评估,可以客观准确地展现出各级各类建筑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队伍乃至具体个人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商业信誉等信息,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客观评价、进行针对性管理或精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政府主管部门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提供科学支撑;可以为企业进一步强化自身管理质量,提高综合管理效益提供参考标准。
(责编:孔海丽、孙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