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机遇难得,舞台更大,对于滨海新区来说,关键在行动、在落实。
2021全国两会
天津北方网讯: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机遇难得,舞台更大,对于滨海新区来说,关键在行动、在落实──
“我们把加快建设美丽滨城,细化为路线图、时间表,细化到每个人身上。”滨海新区副区长、天津自贸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创新发展局局长尹晓峰开门见山。
正值全国两会期间,结合“十四五”开局,展望天津未来五年,天津日报与津云新媒体联合推出“云采两会”专栏,本期栏目“花开两朵”──
一朵绽放于津云中央厨房。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师武军、天津自贸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工作局局长张瑞华与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丛屹,共话蓝图、谈发展。
一朵盛开于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尹晓峰和天津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刘宇、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副主任阎伟,以及天津海特公司整机事业部总经理赵小东一起,鼓干劲、谋落实。
两处直播间连线,“津城”与“滨城”联通,话题锁定“津滨双城发展,聚焦自贸‘试验田’”。
“双城”是不是两座城市?
这是网友的问题,也是嘉宾的“课题”。
“不是两个城市的概念,是城市空间规划上的概念。”师武军回答,按照规划,天津将塑造“一市双城多节点”城镇体系格局,“‘一市’指中心城市,包括‘津城’‘滨城’,这是天津市城市功能提升、居民集聚生活的核心载体。‘双城’指紧凑活力的‘津城’和创新宜居的‘滨城’。‘多节点’指武清、静海、宝坻、宁河、蓟州等多个区域特色化城市节点。”
关于“双城”,滨海新区怎么看?
节目“云”连线,“双城”一网通。网友问题抛出来,滨海新区回答──
在尹晓峰眼里,这是滨海新区迎来的“十分重要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机不可失!全区撸起袖子加油干,着力打造“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
产业基础良好,天津港又位居全球十大港口前列,有港有产,但滨海新区并不满足,“相对弱一点的就是‘城’,我们城市建设偏弱。”瞄准问题,不用扬鞭自奋蹄,新区加快补齐短板,在宜居宜业上耕耘发力。
“滨城”发展,自贸区是亮点。网友关心,作为国家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天津自贸区“试”出了哪些成果?
尹晓峰娓娓道来,2019年底,一场自贸领域的法定机构改革拉开帷幕,天津自贸区在全国“先迈一步”,在体制机制改革中明确设立专司制度创新的法定机构即创新发展局。 “这个团队组成人员19人,平均年龄35.5岁,但是有国际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的超40%。”尹晓峰把团队比喻为“先锋队”里的“尖刀连”。“尖刀连”奋勇争先,去年在全国推广的67项可复制经验里,天津提供了10条。
自贸区“提速”发展,搭乘这趟“快车”的“乘客”有新打算。
赵小东说,海特选择落户自贸区,看上的是这里的区位优势、航空公司聚集、全面的航空产业链以及政府扶持,“我们现在的投资已经超过30亿元了,接下来我们还会加大投资。”
阎伟透露,超算中心正申请自贸区项下数据产业化先行先试示范基地,“未来,除了超级计算机外,希望数据也能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天津自贸区“三雄鼎立”,镜头转向“三雄”之一的中心商务片区,张瑞华称之为“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面临新机遇,“排头兵”积蓄优势,快马加鞭,既优化金融创新“规定动作”,又在服务实体经济与擦亮对外开放“金字招牌”上抢占制高点……
初春乍暖还寒,直播间里却热潮涌动,嘉宾们纷纷为发展发声,为“阵地”代言──
张瑞华演播厅里“打广告”:全地下的“大贝壳”高铁站、“世界级音乐殿堂”天津茱莉亚学院、“北方第一高”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以及潮音寺、大沽船坞、塘沽南站,现代范儿加历史感,这里正为游客递上中西合璧、古今交融新名片。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直播间外看“双城”,一片好图景。(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