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到2021年,天津市已是连续第15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近年来,天津市将更多财力用于民生领域,增强民生建设的普惠性基础性,不断共建共享惠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感。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能看到一张张有温度的“百姓红利清单”。
“创新立区、制造强区、改革活区、开放兴区、环境优区”。2021年的天津市两会,来自滨海新区的代表、委员在言谈话语间彰显着“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天津将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未来,“津城”现代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滨城”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基本建成。
让“滨城”与“津城”相映成辉
2021年1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转天,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天津市长廖国勋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之一便是“‘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政府工作报告还对202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2021年天津市的五大重点工作包括: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实施高效能治理,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全力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是2021年天津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这一年,天津市中心城区将围绕“一核、三带、六园区”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提升中心城区核心商务区品质,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持续繁荣海河服务经济综合发展带、南京路高端商务发展带、黑牛城道产业融合发展带,启动海河柳林“设计之都”核心区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这一年,天津市将着力补齐滨海新区社会事业短板,启动耀华中学滨海分校建设和北大医学部滨海分院改扩建,加快实验中学海港城学校、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滨海院区建设,完成滨海新区肿瘤医院一期、中医医院一期工程;这一年,天津市将建成运营地铁4号线南段,推进4号线北段、6号线二期和7、8、10、11号线一期以及B1、Z4线建设,加快启动Z2线和8、11号线延伸线建设,进一步提高双城间通达率。
对于美丽“滨城”建设,天津市人大代表、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杨茂荣表示:“下一步,我们要把‘滨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围绕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加快美丽‘滨城’建设进程。”
滨海建投集团是滨海新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在天津市人大代表、滨海建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郑玉昕看来,建设与“津城”相映成辉、竞相发展的“滨城”,是新区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我们将把‘滨城’定位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建设项目。2021年全年,滨海建投集团计划建设项目57个,其中,续建27个、新开30个。”
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让环境更美好
对于天津市而言,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挑战多、任务艰巨。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天津市制定了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收入预算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新增就业35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环境和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保障,天津市把节能减排降碳工作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我国将持续部署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2020年10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达峰行动有关工作将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并对各地方进展情况开展考核评估。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费会不断增加,意味着碳排放不断增长。实现碳排放达峰,就是说,碳排放增长到一定高位后不再增长,实现稳定或开始下降。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
“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是2021年天津市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这一年将“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和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绿色技术研发应用。积极对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实施工业污染排放双控,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早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就要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占比,而氢能正好是零污染的清洁能源。天津市政协委员、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建议,推动氢能产业成为“天津制造业立市”战略举措;结合市场需求,推动氢能与制造业融合,推进钢化联动,建设国家级氢能冶炼技术示范基地,开展氢冶金实验、高炉富氢冶炼技术攻关;用氢冶金的巨大市场需求拉动氢能产业发展;发挥天津市的辐射带动优势,建设氢能交易平台;发挥天津核心区位优势,打造多点联动、优势互补的京津冀氢能市场,推动氢能商品化;不断完善氢能定价机制,加快建设氢能交易平台,加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机结合,确保辐射带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氢能产业链供需平衡。
共建共享惠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感
去年11月,《高质量发展蓝皮书(2020)》发布会暨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本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和国家部委研究机构团队共同完成,主要聚焦于共享发展。
《高质量发展蓝皮书(2020)》发布了2019年中国经济共享发展指数。该指数排名显示,在全民共享发展方面,天津位居全国各地区第1名,并且在“十三五”期间始终保持在这一位置。该报告对此给出的解读是:“表明天津市较好地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目标上成绩斐然。”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07年7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重点抓好的20项民心工程。此后,每年启动民心工程前,市有关部门都提前下发立项的通知,并通过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向市民群众、专家学者征集意见建议。
到2020年末,天津市已连续14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近年来,天津市将更多财力用于民生领域,增强民生建设的普惠性基础性,不断共建共享惠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感。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能看到一张张有温度的“百姓红利清单”。
“坚持以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为导向,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天津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绿色幸福感”“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是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具体举措。
2021年,围绕着完善民生托底保障、建设城乡公共设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等领域,天津市还将继续精心组织实施好20项民心工程。(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