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下,就地过年成为开启辛丑牛年的关键词。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绿色出行……这个春节,记者在广州、韶山、延安等地采访看到,文明健康新风拂遍大江南北,让满满年味更添新风尚。
传统年俗展新风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过年逛花市买年花,一直是广州的传统年俗。
今年出于疫情防控的考量,广州迎春花市从热闹的大型花市变为“线上为主、线下补充”的新模式。各区设置了小型的年花销售点、提货点,同时打造“云上花市”,让市民可以直接线上买买买。
广州市民黄淑贤在线上花市挑选了一盆蝴蝶兰和一盆年桔,不多时就送货上门。“摆在家里图个好意头。往年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去逛花市,今年直接手机下单,安心又方便。”她说。
巧手手剪起红窗花,俏女女舞起红绸绸;红红的灯笼挂起来、红红的棉袄穿起来……春节期间,延安大地到处“红红火火”。
趁着春节人多,延安26辆“文明大篷车”开进了年货市场,8000余名志愿者戴着红领巾、手拿小喇叭忙活起来。法律科普、防疫宣讲、矛盾调解……不仅内容丰富,形式也活泼——古老的陕北说书、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甚至还有快板、秧歌。
台上讲得欢,台下听得乐。“文明大篷车”文明实践以来,已拍摄144幅家庭合影、发展民间乐师130名、为群众节约婚庆操办资金218.5万元……
春节前夕,延安还通过文明网等多渠道推送17首“新时代·新民歌”,并设计制定5万份口袋书,动员群众唱起来。各县区群众自己组织、主持、演绎,开展“新时代新民歌大家唱”“健身大拜年”“秧歌大联欢”等文艺活动。
“老区人民正在以昂扬向上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新征程、新风尚。”延安市文明办主任曹瑞智说。
志愿服务暖人心
今年,不少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也让快递量大增。老家在湖南的“快递小哥”邓兴斌,这个春节继续留在广州工作。
以往值班的年夜饭,邓兴斌都会叫个外卖,和同事们一起简单吃一顿,今年则有了不一样的味道。一锅锅来自广州老字号酒家的盆菜,端上了坚守岗位的“快递小哥”们的餐桌。
盆菜是广东一带的饮食习俗,大家围坐一起,边品尝边庆祝节日团聚。“第一次吃盆菜,很好吃。”邓兴斌说,热腾腾、香喷喷的盆菜不仅满足了他们的胃,也温暖了异乡人的心。
春节期间,广州市总工会、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妇女联合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开展“花城有爱·在穗过年”关爱行动。除了给在穗过年职工送年夜盆菜,还为酒店隔离人员送年桔年花、给节日在岗值班人员送家政服务等。“希望传递广州的温暖,营造友爱、互助的氛围,提升城市文明。”广州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主任科员黄本煌说。
“老广”林美贤夫妻俩,收到了在地铁工作的儿子为他们预约的免费家政上门服务。住了20多年的房子被打扫一新,林美贤开心地拉着家政工作人员合影发朋友圈。
“春节期间有很多人坚守在一线,我们要为他们守好大后方。”广州市家庭服务联合会秘书长王晶晶说。
从岭南大地到黄土高原,温暖的年味在志愿服务中得到传递。
“新的一年,我约你一起沐浴杨家岭的那片金色晨光。”延安旅游集团志愿者吴静通过视频向全国人民发出邀请。
春节期间,延安市3652名红色志愿者坚守在445处革命旧址,为留在延安过年的群众和游客测体温、做登记、详讲解。红色热土孕育的“志愿红”时刻温暖着革命圣地和老区人民,全市67家酒店的1856名员工除夕之夜戴上红袖章热情地招呼着客人,5424名治安志愿者巡逻在城市一线,为延安保驾护航。
绿色生活换新颜
2月的广州温暖宜人,鲜花盛放。春节期间,乔杨和父母一起出门踏青,爬白云山、去从化赏樱花、海珠湿地散散步、打卡华南植物园……
“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我觉得不能辜负这么美好的春光,也带着家人一起过个健康年。”乔杨说,比起在家“囤肉”,到户外走走心情更加舒畅。
在革命圣地韶山,绿色环保新风正在带动红色土地焕发活力。
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干净整洁、卫生健康的节日氛围,引导群众提升环保和健康意识,韶山市韶山乡的村干部组织500余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开展“防疫情、奔小康、迎新春”爱国卫生运动村庄清洁大扫除活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韶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推出“温情陪伴、暖心过年”系列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更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还带动家庭、影响社会,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在韶山深入人心。
2020年以来,韶山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组织2200余名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爱国卫生大扫除、垃圾分类处置、公款光盘推广等系列活动400余场次,倡导节约资源、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村里人以前随手乱扔垃圾,现在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韶山市银田村村民沈楚华说。
如今,韶山4个乡镇均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村已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更美丽,村民生活更富裕,精神生活也更富有。(记者邓瑞璇、孙正好、张斌 参与记者:李浩、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