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做好李家园国企老旧宿舍片区还迁安置:搬新家过新年 安居

时间:2021-01-17 21:38      

还迁房小区顺通家园,与过去低矮潮湿的平房已天壤之别。 

空中俯瞰李家园国企老旧宿舍平房片区。 

服务前置,社区干部走访群众,就还迁工作为群众答疑解惑。 

  天津北方网讯:“我都59岁了,平生第一次住进楼房,真没想到我家的安居梦在2020年实现了。”西青区李家园国企宿舍平房片区的老居民肖海元坐在新家的客厅里,和记者聊家常时这样说道。

  “从13平方米的小平房到68平方米的两居室,我家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家人再也不需要四处租房住了。”新房装修接近尾声,李家园片区的“年青一代”小朱和爱人一边收拾着新房,一边和记者说:“一切准备就绪,2021年的春节,我们全家人就能在新房里过年了。”

  告别低矮破旧的“蜗居”,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这是李家园片区居民多年来的梦想。这些年,李家园片区“即将动迁”的消息一直在群众中间口耳相传,但居民们总是一次次和它擦肩而过。说到这里,不得不回顾一下它的历史沿革。李家园片区于上世纪70年代建成,由23家国有企业出资建设,是企业分配给职工的宿舍。行政区划在西青区,可房屋产权归企业所有。历经40多年后,房屋年久失修,供水管道老化,路面坑洼不平……渐渐地,居民们发现,这一片平房区没人“兜底”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在高楼背后还有“贫民屋”。西青区扛起了属地责任,对李家园片区实行“以房换房”兜底政策。2020年6月30日,顺通家园二期还迁安置房达到竣工入住标准,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影响,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李家园片区的居民搬出旧屋、搬进这里新楼的梦想正在实现。截至目前,近900户居民已经拿到了新房的钥匙,“搬新家、过新年”双喜临门的好事降临到这些居民的身上。

  “我在平房居住近60年”

  肖海元看着自己的新家,心里美滋滋的,眼睛盯着仔细打量,用手抹平装修时留下的小瑕疵,追求着精益求精。“我59岁了,一直住在平房里,现在终于有楼房住了。”话到此处,肖海元颇为感慨,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记者从这一连串动作中能够读出的只有“爱不释手”。

  “早先我家住在南开区西市大街一间平房,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经历平房改造,那会儿手头儿不宽余,又不想贷款买房,我就搬到了李家园两间平房。”肖海元的话匣子打开了。搬到这里,一家人并没有什么惊喜感,一来他不是这里的老住户,平日里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邻里之间的沟通并不多;二来周边居住环境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还不如以前了。

  “拆迁前的西市大街尽管也是平房,但至少门前是柏油马路;但李家园却还是土路,下雨、下雪几乎就出不去门,晴天时尘土飞扬。这20年,我住在那里真是太受苦了。”肖师傅和记者倾诉。

  李家园片区的居民害怕阴天下雨,泥泞不堪的街道、下雨淹水的胡同,这些让居民们苦不堪言。“你知道那积水有多脏吗?每次?着水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清洗,里里外外地洗。”肖师傅说道,“到了夏天,蚊蝇就不必多说了,满地爬蛆虫的场景你能想象吗?”想起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场景,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个圈,肖师傅就模仿着,用厚厚的滑石粉在自家门前划个圈,以此把蛆虫阻隔在外。

  在这样的环境里,肖海元一家又住了20年。这些年,他眼看着很多有条件的邻居搬离了李家园,但碍于条件有限,一家人只能选择继续苦熬。“每一年,都会召集常住居民去登记,而登记的户数越来越少了,1700多户居民,到2020年只有300多户是常住户,其他人全都搬走了。”他告诉记者说,“如果这一区域始终无法动迁,我也要考虑搬家了。”

  其实,自从肖海元一家搬到李家园,这里要拆迁的消息就时起时伏;但“小道消息”总在风传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了。可仔细琢磨来自那些群众口中的“传说”,又能读出大家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强烈期盼。

  2020年6月末,天气渐渐热了,居民们又开始为恼人的夏天着急,就在这时,李家园国企宿舍片区还迁安置公告正式贴出来了。“这一次我看到公告下方加盖着西青区中北镇政府的公章,我知道这次动迁的消息准了。”肖海元说。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新房距离李家园片区仅4公里,位于外环线以内。再看周边,仅隔一条外环线,诸多商业综合体就在目光所及之处,周边有曹庄、卞兴两座地铁站……重要的是,这里已是现房,不用在外漂泊数年,只需要暂时过渡,待装修完毕后就可以入住。

  没有片刻犹豫,肖海元带着资料完成了材料预审手续。他说:“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快搬离这里。”补交了增加面积的费用,又领到了政府发放的过渡租房费、搬家费和奖励费合计3.3万元,没过多久,他就拿到了新家的钥匙。至此,建在集体土地上的宿舍区平房置换成了建在国有土地上的大产权楼房。

  在72平方米的新房里,肖海元带着记者逐个房间参观,不断介绍着自家新房的优点。“你看,我们这楼间距有多大,我住在2楼都不影响采光。最为关键的是,现在下雨、下雪,我不会再为出门犯难了。”肖海元说。

  告别四处“打游击”的生活

  小朱是一位“80后”,他的童年就是在李家园度过的,那一片区在他的心中充满了烟火气。“胡同里都是我这么大的孩子,寒暑假时总是十多个孩子一起玩,捕鱼、抓蜻蜓、打雪仗,玩累了就在小伙伴家‘蹭饭’吃。那里记录了我童年美好的时光。”聊起过去,小朱有很多回忆。

  在他的心中,自己是南开区的居民,只是居住的地方被划在了西青区。“我在黄河道小学读书,在我心里还是觉得自己是南开区人。”小朱说。其实和小朱持相同态度的居民大有人在,这种认识主要和这一片区的产权归属有关。上世纪70年代,本市23家国有企业出资在这里建设职工宿舍,小朱的父亲在建筑公司上班,这里是公司分配给他父亲的宿舍。虽然人搬到了这里,但户籍通常还在其他城区。

  烟火气是温馨的,但走出平房区看到满眼的高楼大厦,心里多少还是会有些触动。“中学时,我在海光寺附近读书,大都市的繁华场景是这座城市的一面,李家园刚好是这座城市的另一面。”小朱说,“那会儿我就住在奶奶家,一周才回一次李家园,回到这里会感到有些压抑。”

  2004年,小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婚房就在李家园这间13平方米的小屋里,屋子里住着他们小两口还有母亲三口人。小朱的爱人小郑告诉记者:“那会儿,我家就在屋里搭二层,我俩住在下面,婆婆住在上面。”从言语中能够听出,小朱对爱人满怀着亏欠,毕竟连独立的婚房都没有给她提供,说到底还是因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下雨天,小朱总是要背着老婆进家门;雨再大些,雨水倒灌,他们根本就出不去门。柜子里的被褥上总是长满了霉点,潮湿的环境让一家人难以继续在此生活。“我婆婆有心脏病、糖尿病,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身体吃不消。”小郑说。万般无奈之下,一家人搬出了李家园,在外租房住。婆婆租住了一间小独单,每月租金1100元;小两口在单位附近租了房,租金1800元。也就是说,搬到新家后,他家每个月2900元的租房费省下来了。

  “听到李家园要动迁了,我真是太高兴了。那会儿他在外地出差,我和婆婆带着证件就去办手续了。”小郑兴奋地告诉记者,“社区组织我们来新房提前看房,我就相中了这个户型,期待着能抽中合适的楼层。”要不说天遂人愿,等到抽签的时候,这家人拿到了10层,这栋楼中间的楼层。

  小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家过去是13平方米加上一间小厨房,换到新楼变成了68平方米的两居室,增加房屋面积添了10万多元,政府又发放了3.3万元搬迁奖励等费用,从旧屋到新房,实际花费6.8万多元。“这些年没买房就是因为房价我们承受不起,但今天政府给我们提供的安居房,6.8万元就能圆了安居梦,我们心里太高兴了。”小郑说。

  拿到了新房的钥匙,小两口立即投入到装修中。目前新房装修已经完工,房间内摆满了绿植,等电器、家具全部到位后,一家人就能在新房中过春节了。“2021年我们全家人一定在新房里过年,让我婆婆搬进高楼里享享福。”小郑说。

  服务前置

  把居民接到新房来

  为做好李家园片区居民的搬迁工作,西青区中北镇顺通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森已经忙了大半年,从拆迁之时,王森就带领着社区干部入驻李家园片区,把服务前置,提前对接居民,针对拆迁安置、申请救助、户口迁移等政策进行解读,为居民答疑解惑。

  王森说:“去年7月份,我接到中北镇党委的通知,按照‘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要求,我们特别成立了顺通家园社区党支部李家园片区临时指挥部,正式接管这一片区。”从那一天起,社区居委会日常管理工作即全面展开,王森和社区干部们的照片、联系电话都公示在每个胡同口,居民们虽然尚未搬迁,但未来谁会为群众提供服务已经提前告诉给了居民。“电话刚一公布出来,我的电话就响个不停。”王森说,“居民们在电话中跟我讲,这么多年,李家园的居民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基层组织,终于找到‘娘家人’。”

  前不久,王森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中一位老太太对他说:“我家情况特殊,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家里离不开人。你把办公地点告诉我,我想尽快把搬迁手续办好,尽快搬进新房。”没等大妈说完,王森赶忙拦住她:“大妈,您别往我这儿跑,您把门牌号告诉我,我去找您。我正好看看您家的现实状况,以后您搬到顺通家园后,还是由我们给您提供服务。”

  王森和几位同志带着一份份文书来到大妈家,刚推开家门就看到了这一幕。“大妈一边忙着做饭,一边还得照顾着瘫痪的儿子。细打听才知道,她儿子和我年纪相同,都是36岁。母子俩相依为命,那状况的确让人揪心。”王森说,“大妈告诉我,老伴儿两年前因患癌症去世了,治病期间几乎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一些账,这才导致她家迟迟无法办理搬迁手续。”

  这一次深入居民家中走访,让王森感触颇深,特别是对一些困难群众的关注更用心了。当听到一些老年人提出想去看新房但出行不便后,他们又安排大巴车专人专车接送居民亲临现场看房。

  随着一部分居民已乔迁新居,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又冲在了前面,“虽然小区有物业管理,但一些群众提出的问题还是要汇总到社区居委会。社区‘吹哨’,各职能部门‘报到’,把群众的问题解决掉。这么做是为了给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王森说,“居民们搬新家心气儿都很高,进了新房又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别因为怠慢而影响群众的喜悦心情。既然是为群众服务,就尽可能把事情办得圆满。”把每一项服务前置,就是为了让居民尽快适应全新的居住环境,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儿里。

  “李家园国企宿舍片区是西青区‘飞地’治理点位之一,大多数居民户籍落在中心城区,房屋产权归属于企业,属于‘责任不清地带’。”记者在西青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采访时,拆迁工作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李家园片区的来龙去脉,“多年来,因为责权归属不清、管理不到位,加上这一片区基础设施落后,自来水管网和排污管线不畅、环境脏乱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过去由企业负责修缮维修,但40多年来,很多企业历经转制,还有一些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李家园的修缮工作停滞了,更直白地说就是没人兜底了。”

  西青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扛起了属地责任。聚焦群众居住条件、居住环境,持续推进民生改善。特别是全市开展“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工作以来,西青区把李家园国企宿舍片区还迁安置作为重点,全面开展调研,了解居民实际问题,落实属地责任,加快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短板,积极推进还迁安置工作。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家园国企宿舍区一部分居民持有原企业发放的《房屋承租合同》,而且一些企业已经破产转制,相关档案难以找到。有的居民办理手续时,只凭借着一张企业加盖公章的证明,有些住房还存在着家庭纠纷,在确权工作方面的确困难重重。”西青区从区长到各委办局负责人多次组织召开李家园还迁安置专题工作会,针对不同群众的不同问题逐一分析。有的会议常常从下午一直开到深夜,结合群众的问题,征询法律部门和律师的意见建议。

  对存在的各种确权困难,西青区委区政府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做到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便利群众,最大限度维护和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许。

  截至2020年末,896户居民完成了材料预审,842户已经完成了还迁手续。目前,这项还迁安置工作还在有序、顺利地推进着,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将在新房中迎来2021年春节的到来。(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