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坚持将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龙头工程,乘势而上,切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留住乡愁记忆,推动产居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共治,让农民群众住得放心、住得舒心、住得暖心。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坚持将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龙头工程,乘势而上,切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留住乡愁记忆,推动产居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共治,让农民群众住得放心、住得舒心、住得暖心。
今年以来,东海县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科学组织、周密部署、攻坚克难,对标年度改善5000户目标任务,规划实施农房改善重点项目26个,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发展村庄新建翻建、进城入镇等方式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实现“住有优居”。截至12月中旬,已改善农民住房5005户,一个个配套齐全、产业兴旺和治理有效的新型农村社区应运而生。
做优组织架构,完善科学高效推进机制
东海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把农房改善工作摆在县“三重工作”第一位予以重点推进,成立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指挥部,定期召开常委扩大会、工作部署会、督查推进会,统筹谋划和调度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从县各职能部门抽调专班人员脱产办公,拨付专项经费,全力保障运行。办公室下设7个督查推进组,负责全县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统筹调度、综合协调、政策指导、督查考核等工作,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书记挂帅、党政分管领导主抓、部门共同参与的三级联动工作格局。
东海县从农房改善工作的源头抓起,进一步强化政策、资金、用地保障,确保各项工作强力推进。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规范和指导全县农房改善工作,为工作推动提供工作遵循。同时,加大资金调配力度,确保将钱用在刀刃上。东海县多方争取调整用地指标,统筹推进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去年22个项目累计供地1984亩,今年规划实施重点项目26个,调整土地规划面积1061亩,全面保障项目用地,为农房改善打牢坚实基础。
做实为民之本,实现圆梦安居全面小康
“房子怎么建,群众说了算。”农房改善最根本的初衷是“以人为本”,东海县在项目规划时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又综合考虑符合苏北农房特点,同时兼顾群众意愿。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坚决不搞“一刀切”,项目选址、房屋设计等皆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同时制定进城入镇、搬迁新型农村社区、原地插排建等多种改善方式供群众自主选择。发挥群众在建房中的主体作用,特别在乡村项目建设中,采取统规自建模式,解决了资金管理、质量监督等一系列问题,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群众自己的房子自己建,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建房热情。确保建成后的新房子,让老百姓看得顺心、住得舒心。
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拆并的思路,东海县实行“多规合一”、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位和实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科学确定优先改善范围,合理安排搬迁规模和建设时序,按规划、有计划组织实施,扎实推进。在实施中,坚持示范带动,打造特色亮点,把典型引路作为推动农民主动参与住房改善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点”。随着一个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成,让农村人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在生活成为了现实,一幅幅多彩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做全配套设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之一,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东海县明确了时间表、作战图和改造配套标准。在农房建设中,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按照“五通八有”“十到位”标准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区域供水通村达户、标准电路进入农房、小区道路主次分明、电视网络方便快捷,完善绿化亮化、公厕建设、垃圾收运、污水处理、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东海县基本建成的新型社区中,如石梁河南辰新型农村社区、安峰镇安北新村等项目配套老年活动室,还有电影院、移民博物馆、大型健身广场等等,社区文娱活动一条龙服务,并持续做好环境美化工作,让老百姓出门有景观有景看。洪庄镇洪庄村新型农村社区围绕建设环境美、功能全、智慧社区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医养综合体等服务设施,全面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在进行按标准配套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东海县充分考虑乡镇和农村实际,尊重民俗和百姓生活、生产需求,适当配套建设的农机停车棚和农家小菜园,既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又提升了农房改善整体效果,实现“不变的乡愁”与“美好的生活”的有机统一。
做强特色产业,打造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东海县农业特色产业种类较多,各具特色,现有设施蔬菜、鲜切花、草莓、葡萄、食用菌、蓝莓等主导产业;东部乡镇主产优质稻米、小麦。各乡镇基本形成了“一镇一业”产业布局。在推进实施中,充分发挥镇村特色产业优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农民自主增收,就业创业。其中双店镇以发展花卉产业为重点做文章;平明镇、石梁河镇、黄川镇等农业特色乡镇立足产业发展,围绕“味稻小镇”、“葡萄文旅小镇”、草莓“三产融合示范区”做文章,实现农业产业化生产;桃林镇依托汽车循环经济园、设施蔬菜种植,完善产业链条、做强产业融合做文章。
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本领。利用农广校职业农民培训、各类项目培训资金,采取理论学习、生产实践相结合方式组织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组织学员到有关产业基地、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观摩学习,及时为学员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加强就业技术培训。对有就业愿望的农民群众,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及企业用工需要,人社部门免费给予集中开展专业化、特色化就业技术培训。
做深社会治理,提升农民幸福感满意度
为了有利于保障居民在原集体中的各项权利,东海县保持在新建的社区居民原来的隶属关系不变,即与原来各自所属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关系不应改变。同时采取“党建引领、多措并举、居民参与、共治共享”的模式,全面加强农房项目综合治理,着力提升农房改善群众满意度。对扩建和改造新型农村社区中,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健全镇村联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从而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良性互动。
在农民居住区交付使用后如何进行长效管理,东海县洪庄镇探索出成功经验。对于镇新型农村社区沿街门面房,采取只租不卖的形式,收取租金一部分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另一部分用于社区管理经费,聘请专业物业公司对小区实行高标准服务,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政府前期积极参与,重抓社区环境整治和文明乡风养成,推动硬件环境与人文素质同步提升。帮助完善物业配套,建立保洁长效常态机制,全面加强社区管理,保证农民搬迁后乡村治理及时跟进,让老百姓改善的不只是住房条件,更多改变的是生活方式,留得住乡愁、跟得上时代,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幸福像花儿一样”“出家门即上班、出厂门则回家”。随着一座座新型农村社区的拔地而起,新社区的医疗、教育以及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等配套设施不断集聚完善,农民群众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转变,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农村“蓝图”变成了现实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