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垃圾分类 共享美好生活
11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广州召开,现场广东等省整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全省统筹、整体谋划、分类推进的工作模式获得认可。
记者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目前全省聚焦垃圾分类全链条完善,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已达14.9万吨,是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2倍,生活垃圾处理格局实现飞跃。同时通过党建引领进社区、垃圾分类进课堂等,推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局面。
每季度开展第三方评估
推进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三个梯度全域推进垃圾分类。
其中,广州、深圳市对标世界一流湾区先进水平,今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珠三角其他城市,对标国内先进水平,今年要基本建成1个分类示范区,而到2022年至少有2个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粤东西北城市,对标国内平均水平,制定符合当地的垃圾分类实施路径,到今年要基本建成一个示范街道,到2025年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并且广东也已制定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办法,对三个梯度城市设定不同指标评价体系,每季度分区域分层次开展第三方评估。同时,评估排名与省级垃圾分类专项资金分配挂钩,以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
同时,也注重城乡统筹,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目前已印发《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试行)》。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6市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初步形成“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模式,多地逐步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收运、处置体系。
为保障垃圾分类科学、持续推行,广东也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约束。目前省人大常委会已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广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从全程分类体系、城乡统筹、源头减量等方面进行刚性约束。全省多地市也已发布相关条例和实施方案。
全省还通过多种方式发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其中突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镇街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基础,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志愿者、居民等广泛参与的体系。
无害化处理率达99.95%
完整的垃圾分类涵盖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全链条,全省正聚焦关键环节,全链提升、推进。
多地正建设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体系。全省已编制《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与收集设施设置指引》《主要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等,指导各地科学设置投放点和收集容器。记者走访多地,多地垃圾投放点旁已配备洗手池、雨棚、照明灯等配套设施,让分类投放更便捷。
广东也正完善相匹配的收运体系。逐步配置专用收运车辆,并推进压缩站、转运站等设施的布局和改造,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分类收运能力。目前,广州、深圳等市已经推行“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转运”,同时21地市均已配置厨余垃圾收运专用车辆,在示范区域内推行分类收运。
全省还在建设能力充足的处理体系,全力推进生活垃圾重点项目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9.4万吨/日,总处理能力达14.9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95%,焚烧能力占比超三分之二,全省还建有16个3A级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占全国总数的1/3。
近年来,广东也推动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资源利用回收体系。广东已出台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多个地市也已建立源头减量机制,重点推进快递、旅游、餐饮、制造业等行业源头减量。
广深基本建成分类处理体系
会上,广州、深圳、东莞、汕头4市也分享垃圾分类推进经验,目前广深两市已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4市均聚焦垃圾分类全链条,完善配套设施。广州3653个物业管理小区、2907个非物业管理居住区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做到定时定点投放,并配置1.6万座垃圾中转站、3501辆分类收运车辆破解“混收混运”难题。深圳建设全覆盖分流分类体系,全市3823个小区、1716个城中村全部实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并配备1000多台专用车辆分类转运生活垃圾,高标准建成分类处理设施100余处。
东莞建成4座环保热电厂、2座厨余垃圾处理厂、1个有害垃圾收贮分拣中心和41个就地处理设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汕头则建成7座终端处理设施,全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7220吨,已建成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50吨,还有4座处理设施将于2022年底建成。
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如何调动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各地“各显神通”。广州突出党建引领,发动党员回社区宣传、站桶督导达23万人次,构建起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协同共治工作格局。深圳实施“蒲公英”公众教育计划,组织开展分类大讲堂、微课堂等活动近4万场,并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东莞突出“全社会”动员,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小区、学校、村组、机关和企业,开展上千场次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制作广东宏远篮球队公益广告,播放量超过120万次。汕头则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特别是发挥好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等的作用。并通过“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红黑榜评比、“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引导群众形成自觉。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子俊 冯艳丹
相关
广州执信中学“三融入三结合”获赞
推进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现场观摩了广州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天河区猎德街猎德社区、广州执信中学和越秀区白云街广九社区。
“垃圾分一分,校园美十分”“环境美一分,健康加一分”……走进执信中学,红墙绿瓦间随处可见绿色环保宣传标语。“宣传标语外,同学们就餐时,志愿者会在餐具回收点引导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已经成了师生的新时尚。”执信中学党委书记陈民介绍。
目前,执信中学被确定为首批中央文明委垃圾分类进校园重点工作项目基层联系点,创新探索出“三融入三结合”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途径。陈民表示,首先是把垃圾分类融入国家课程体系,融入校本课程开发,传授垃圾分类科学知识。随后融入到社会实践,执信中学与10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分批到合作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最后融入日常生活。三结合则与劳动教育、环境教育、创新教育结合,探索通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的研究项目,开展科研探究。
“三融入三结合”垃圾分类经验,也逐渐影响到学校周边的商店、社区参与分类,获得现场参观嘉宾点赞。“让垃圾分类意识从小深入学生脑海,不仅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还能通过学生将垃圾分类知识传递给大人,常说的‘小手拉大手’,这小手还是很有能量的。”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新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