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一渠架南北,天河通水来。10月13日下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江都水利枢纽建设运行情况。
一渠架南北,天河通水来。10月13日下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江都水利枢纽建设运行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地区用水困难问题,但总的来讲,我国在水资源分布上仍然是北缺南丰。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水紧密结合起来,以水定城、以水定业,注意节约用水,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
治水筑安澜,兴水润民生。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北缺南丰”更是长期存在的客观情况。水资源格局决定着发展格局。作为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地跨江苏、湖北、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和直辖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输水距离之长、受水范围之广、受水人口之多,南水北调工程筑就了人类治水史上的中国丰碑,展现出我们这个国家配置水资源的厚重能力,更凸显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让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参与到民生改善的过程中,不仅体现着一种价值理念,更是彰显一种发展担当。截止到2019年底,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299.5亿立方米,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北调的水。在北京,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的73%来自丹江口水库;在天津,14个区的居民用水全部来自丹江口水库;在河北,80个市县区用上南水,400万人告别高氟水、苦碱水……南水已由原规划的受水区城市补充水源,转变为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成为这些城市供水的生命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民造福的坚定信念,始终贯穿在南水北调之水向前涌动的每一个浪花之中。
“一江清水送京津”。奔腾而来的一库清水,经过上千公里的流淌,穿行数省后到达目的地,这个过程更像是田径比赛的接力项目,而“赛道”的意义则体现在更高的层次——不仅纾解了大地的喊渴之声,更给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很大的一个前提是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南水北调充盈了北方部分地区的水资源总体格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强力的水资源支撑。截至2019年10月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与2014年末南水北调水进京前相比已回升2.88米,地下水储量增加14.8亿方。生态环境资源的“水位”保证,是发展“水位”提升的最大底气。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在实处的体现。
南水北调清如许,唯有节源活水来。截断汉水,跨越黄河,一江澄碧纵贯中华腹地,每一滴南水都诉说着惠泽之深,更承载着贡献之巨。“以我之渊,润尔心田”,无论是从“滴水之恩”的共情心理,还是“节约用水”的全民共识,我们都应该对来之不易的南调清水予以珍惜的态度。事实已经证明,超量排污、过度开发、人水争地……竭水而用最终会带来难以为继的发展困局,以行动自觉做到“节源”,是避免“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的朴素方法。就个人而言,拧紧跑冒滴漏的水龙头,生活用水做到物尽其用;对生产而言,用科技手段改变农业粗放式漫灌,优化工业用水,保证排放的回收利用,严管洗车等特殊行业用水等等,都是“节源”的具体方式。当前,节约用水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时代的现实命题,需要每个人用实际行动来解答。如此,才不负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片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