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京津冀公共服务总体提升 产业分工更趋合理

时间:2020-09-11 04:25      

  报告称京津冀公共服务总体提升 产业分工更趋合理

  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 10日在北京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显示,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稳步推进,整体上区域产业分工更加趋于合理,公共服务水平总体提升,不过,各城市有待提升的领域各具差异。

  资料图:北京西至石家庄的“复兴号”列车缓驶入石家庄火车站。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这份报告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全称为《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0)》。

  报告称,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京津冀三地的空间失衡亟须完善区域内多元主体协调发展新机制,构建区域治理体系,提升区域发展的自我协调与自治能力。

  蓝皮书提供的数据分析,2010~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普遍提升,2017年综合得分排名依次为: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秦皇岛、沧州、张家口、邢台、廊坊、承德、衡水。

  不过,报告也指出,总体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总体呈扩大态势,但差距的增速整体降低,协同发展成效显现。

  在产业方面,整体上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更加趋于合理,产业差异化程度及协同化程度明显提升。

  报告提到,特别是京津、京冀的区域分工程度提升幅度较大,且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产业协同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存在部分行业区域分工程度偏低、津冀两地的产业同构化程度较高等问题,这都制约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步伐。

  报告也提到了当前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存在的六方面短板,包括跨区域地方政府协作程度亟待加强;三地尚未形成梯度化的产业链协同治理体系;冀北、冀中南地区交通联系不足;环境治理成效仍待加强;河北创新能力薄弱;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单一等。

  例如在环境方面,报告提到,京津冀城市的空气优良天数虽然有所提升,但超标天数比例仍接近50%,PM2.5、PM10仍为主要的污染物。而长三角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5.9%,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均远优于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在大气、水域等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治理问题上仍需要加大协同治理力度。

  在公共服务方面,报告建议,区域要建立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供给模式,整合教育、公共设施等不同领域的市场力量,利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源,通过联合办学、联合经营等市场化模式,丰富公共服务配给模式,辅助政府实现公共职能,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求。(完)

  (编辑:姚儒霏)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