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绿色生态的乡村振兴之路

时间:2020-09-03 06:14      

内容提要:从上世纪90年代的全国“百强村”到结对帮扶困难村,再到努力摘下“穷帽子”,最近两年,西青区第六埠村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帮扶组的共同努力下,全村上下凝心聚气拔掉穷根,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带着村民致富奔小康。来看今天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天津北方网讯:从上世纪90年代的全国“百强村”到结对帮扶困难村,再到努力摘下“穷帽子”,最近两年,西青区第六埠村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帮扶组的共同努力下,全村上下凝心聚气拔掉穷根,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带着村民致富奔小康。来看今天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市级帮扶困难村——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迎来了新的两委班子。随着天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三河环抱,离市区又近的第六埠村,想走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彻底摘掉穷帽子。新上任的一肩挑郝庆水提议,借助地理优势、自然风光,建立“农业生态综合景观”,正好大清河/河南边儿的一片1000多亩土地,无人打理,荒废多年。

可没想到,提议一出,村里反对的声音不少,最大的阻力,来自种植户岳训成。岳训成在河边承包了600亩土地种玉米,一年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土地流转以后,家里人如何生活?而且,岳训成觉得,这块地紧挨河边,十年九涝,要建农业生态园,难,下雨一淹,不成了白折腾嘛。

村民的担心也有道理,要想干成生态园,就得先改善环境,治理、保护,哪个都不能落下。在驻村干部的支持下,拿出1000多万元帮扶资金,在河道周边及生态园区植树造林,累计植树5万多棵;购置农机设备,对村域内所有河流进行清淤、疏浚,打通河道、沟渠,从村里面选出骨干,担任河湖长,定期组织志愿者打捞漂浮物。不仅彻底解决了内涝问题,还改善了周边环境,开发出一条适合漂流的河道。

村子的变化,让岳训成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有多年的种植经验的他,主动向村两委班子申请,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生态园的建设。

有了好的生态环境,根据规划,第六埠村进一步整理开发河边的一千多亩土地。去年,在市区镇三级政府的政策帮扶下,村里聘请专家,引进专业公司,种植稻田、荷塘,养起鱼虾蟹,真正形成了农业生态景观综合体。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多元的景观,带来了丰富的旅游项目。

今年,第六埠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游客接待量60000多人,旅游总收入300多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被调动起来,参与到乡村旅游的运营发展。凭借着一身技艺,岳训成当上了六埠生态园生产场长,管理生态园的种植生产,每年固定收入5万元。还是守着这片地,可生活却今非昔比。

如今,村里还多了一支自发的志愿者服务队,谁家有事儿,都想着伸把手、帮一把。村里部分进出采摘园的道路,一直没有硬化,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今年7月,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的机会,村两委班子调人、调设备、买材料,短短几天,村里的志愿者队伍就把路铺好了。(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