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经济特区自1980年设立以来,已经走过了40年光辉历程。最早的4个经济特区中,有3个在广东——深圳、珠海和汕头。
在经济特区4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又迈新步,推出了视频访谈节目《人民e财经》,这档节目由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全国党媒平台、人民网强国论坛联合制作,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室也参与了首期节目录制。在人民网演播室,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评论员姚景源。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拓荒牛”杀出了一条血路
40年间,特区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凭着一股子“拓荒牛”的劲头,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深圳从一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发展到人口上千万的现代大都市。“深圳速度”,已经成为人们的心目中的标杆。珠海也是1979年破县立市,1980年成为第一批经济特区,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开创了国内吸引外资的先河,如今实现了跨跃式发展。
深圳和珠海,原本只是小渔村、小县城,为什么成为经济特区之后,就能够发展这么快速、这么迅猛呢?
“搞经济特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我们搞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姚景源说,在那个时候我们这么大个国家,基本状况就是人口多,底子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突破。怎么突破?一是借鉴国际上的好的先进的经验,二是从我们自身特色出发。我们现在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应当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成果。
姚景源说,经济特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它作为一个试验田,我们所有在改革开放上的一系列的想法,都可以在这里试验。第二个任务,就是做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因为经济特区的经验最终要影响全国,要向全国辐射。这些年,我们能够不断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价格改革,甚至包括人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特区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201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一万美元,但在改革开放起步的1978年,那个时候的人均GDP只有155美元。“而深圳去年是29498美元,人均GDP接近三万美元,在全国排名第一。40年深圳GDP增长了1万倍,确实对全国经济起到了引领作用。”姚景源说,一开始经济特区就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来经济特区从4个增加到7个,之后又增加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新区,还增加了大概5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还有几十个出口加工区,再加上保税区、保税港,这些改革开放“实验田”已经有100多个。
姚景源认为,经济特区的辐射作用,还体现在它是一个“大学校”,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很多人才。通过40年积淀,特区培养了相当多的干部,这些干部懂管理,懂前沿的整个经济技术发展的状况,而且他们思想解放,干事创业的能力非常强。同时,深圳、珠海这样的特区,它还培育了一大批的企业家,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家,这个非常重要。现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有很多企业家原来最早都是在深圳起步创业的。所以,在总结经济特区40年成果的时候,不光要看GDP总量翻了多少倍,更重要的它培养了那么多优秀的干部,那么多成功的企业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财富。
“在建立特区的时候,我们真的是有一批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领导干部,全身心都扑在改革开放事业上。这些不计个人得失的改革家,硬是杀出一条血路,特别令人敬佩。” 姚景源动情地说,正是当年这样一批改革家大刀阔斧、勇往直前,经济特区40年来才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直到今天,很多人仍然怀念他们、敬重他们。
深圳市中心的雕像——拓荒牛。
经济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同时又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济特区最早起步时,主要是以制造业、工业为主,包括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现在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增长的动力,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和优化。产业更多地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科技、教育等,比重在迅速提高。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肩负的任务和使命,比当年解决温饱、摆脱贫困要更加艰巨。回过头来,在改革开放再出发过程中,特区特别是特区精神、特区经验,仍然是指导我们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姚景源说,对广东来说,最重要机遇就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9个城市,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了一个“9+2”的城市方阵。“在全球的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区域面积,还是人口总量、经济总量,条件都是最好的,也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和生机的地区。将来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姚景源表示。
我国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从1921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第二个百年目标,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年,从1949年到2050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距现在还有30年。
“未来30年,我们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把它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山河美丽。” 姚景源认为,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又是大湾区中心城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粤港澳大湾区仍然要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姚景源分析,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恰恰给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空间。因为我国有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超大规模的内需潜力,需要不断地去挖掘,把国内市场的潜力释放出来,这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新的更加宽阔的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占有天时地利。
“在全球经济面临严重衰退,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现在粤港澳大湾区要做的,一是把自身建设成经济上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要建立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它也是绿水青山,宜业宜居宜游。”姚景源说,从全国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意识和市场建设、市场完善程度是最好的,但是还是要看到差距、找出差距,改革开放再出发,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来源:珠海传媒集团 作者:冯? 摄影:李建束 李根)
(责编:李都也(实习生)、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