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初秋时节,登高远望,映日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建设现场满目恢宏:晨光穿透薄雾,照耀于齐整伫立的钢架铁骨上,皎洁与湛蓝交相辉映,活力尽展。
天津北方网讯:初秋时节,登高远望,映日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建设现场满目恢宏:晨光穿透薄雾,照耀于齐整伫立的钢架铁骨上,皎洁与湛蓝交相辉映,活力尽展。
作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项目之一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国家级会展中心。8月初,项目迎来了一期主体结构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的好消息,这是8000多名建设者在总建筑面积超134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历经400余个日夜匠心奋战的成果。明年6月,一期展馆区建设将按期保质完成,并将同期举办首展——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
对于城市而言,会展业更大程度上是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与挖掘新经济增长点的引擎。如何利用好引擎合力撬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本市启动了对天津国家会展经济区的研究与规划编制,在海河中下游南畔、外环线以东约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会展的引领带动和周边地区对其配套支撑的作用将在未来倍速交融与凝聚。这期间,作为“主力军”的津南区,也将肩负重任,持续探索并书写好“会展经济”这篇大文章。
写好“会展经济”文章,要坚守生态底线,释放绿色张力。一抹清新,牵系民生福祉;一片绿色,彰显时代所需。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自始便依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两年多来,津南区不遗余力奋战绿色生态屏障工程,新造林绿化3.12万亩,海河中游南岸,林水花田交错组合、风格各异,森林港湾意境绵绵、魅力初绽,这为处于绿色生态屏障双城管控区与天津国家会展经济区的相交核心地带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提供了绝佳的生态空间。既注重展馆建设本身的隔音、蓄水、降耗等功能,又重视周边“天然氧吧”的不懈营造,展会与生态作用的相辅相成,将为“有氧会展”、“森林会展”提供动能。
写好“会展经济”文章,要提质现代服务,聚“星”引育挖潜。过去,津南区的产业布局呈现以街镇为单位的“组团式”发展,集群小、力量散、联动弱。如今,以会展经济为核心,发挥“恒星”引力作用,可通过工业园区的改造提升、生态绿屏打造、配套设施建设及与周边重点区域联动,“圈层式”汇聚信息服务、金融管理等资源要素;依托高研园优势,引育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物流等会展高端业态。近年来,津南区商务部门便牵头相关力量持续完善服务业布局,探索楼宇转型,推动现代化酒店建设与提档升级,加强会展服务承载能力。
写好“会展经济”文章,要发力特色商旅,彰显沽水文化。除了信息交互、直接促成交易之外,会展业对于旅游消费的带动效应不容小觑,我国多地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各类展会可见一斑。反之,凝聚了人文精神的旅游文化亦将呈现对会展经济的助推作用,并沉淀为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独特标识。如何让四海宾朋在参展的同时感受特色津沽文化?进行海河沿线景观整治,建设会展中心亲水项目;设置会展码头、开通快速水上巴士,延伸海河生态游;依托生态屏障,推动城市绿廊游;结合节事活动、文化创意,拓展文创艺术游;打造“会展小镇”、构建津沽民宿等等,或可成为发力“会展经济”文旅新消费的全新探索。
诚然,培育会展经济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去年以来,津南区已设立会展经济区管理委员会,24个成员单位发挥专业职能、协同筹划,近距离配套服务,全天候纾困解难。未来,围绕着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津南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应在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的集散体系、构架智慧舒适的交通网络、提供高品质的康养服务等多方面,以人为本,提质增效,才能充分激发“会展经济”的强大能量。(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