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天津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网上学校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
天津北方网讯:雨过天晴,山青草绿。位于海拔2000米的甘肃省榆中县高崖镇一片川地间,由宁河区资金支持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正在紧张建设中。
“有了这个蔬菜基地,让我能够在家门口就赚钱,一个月2000多元,再也不用靠借钱供孩子上学过穷日子了!”家住李家磨村的李鲜梅脸上洋溢着纯朴而幸福的笑容。她的身后,100个钢架大棚、5000平方米连栋温室和6000平方米蔬菜加工保鲜库拔地而起。
天津市宁河区与甘肃省榆中县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以来,充分发挥政策、经济、人才、技术等优势,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帮扶工作,助推榆中县2019年4月成功脱贫“摘帽”。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宁河区正全力以赴做好扶贫协作的“后半篇文章”。
升级加力 扶贫攻坚迈大步
黄土高原,山多沟深,干旱少雨。
榆中县因秦将逐匈奴“垒石为城,树榆为塞”而得名。这个历史悠久、地域广袤的大县,56万人口中有近40万靠天吃农业饭,是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县,也是兰州市唯一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7年,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将相距上千公里的宁河区与榆中县结成帮扶对子。
“宁河有幸与榆中结成了‘对子’,两地就是‘万马奔腾’当中的一对儿,‘主马’赛跑在榆中,宁河与榆中由此并驾齐驱。”宁河区委书记王洪海表示,“在脱贫攻坚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中,宁河区要全场跑动,举全区之力,调动所有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争先恐后冲上去,助力榆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3年来,宁河区不断完善宁榆扶贫协作沟通联络工作机制,两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3次赴协作方对接工作、考察学习,共商协作方案,制定实施了《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实施意见》《2018年度、2019年度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计划》,签订了《天津市宁河区与甘肃省榆中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帮扶合作框架协议》。
“针对榆中县财力薄弱现状,宁河区慷慨解囊,累计提供财政帮扶资金9035万元。这为榆中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血液’支持。”榆中县扶贫办主任王国福告诉记者,今年疫情发生后,宁河区专门拨款200万元支持榆中保生产、促春耕。
针对榆中县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宁河区先后选派94人次农业、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骨干赴榆中指导或挂职,跟当地技术员、老师、医生吃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针对就业渠道稀少问题,宁河区组织东西部扶贫协作专场招聘会10余次,累计为当地群众安排各类就业岗位5526个。
榆中人都知道,宁河区有3800户干部群众每周都能收到一箱来自榆中的新鲜农产品,这是该区通过VIP订单、“大礼包”定制等方式形成的一种消费扶贫模式。宁河区以帮销高原夏菜为基点,不断拓展高原夏菜销售范围,帮助榆中在广州、北京建立了南北两大销售平台,累计带动消费扶贫额高达7774万元,极大地缓解了榆中农产品旺季销售难问题,同时有效激发、挖掘了全社会参与扶贫活动的热情和潜力。来自宁河区社会力量参与的捐赠累计达1101.5万元。
地处榆中县东部的韦营乡,有个远近闻名的李家坪蔬菜交易市场,紧邻公路,交通便利。“这市场是宁河区?l口镇两年前资助75万元兴建的,带动周边7个村菜农增收,彻底改变了过去路边摆摊脏乱差面貌。”乡党委书记吴贵军告诉记者,“2017年?l口镇与韦营乡率先结成帮扶对子,不仅扶持市场建设,还帮我们打开了眼界。筹集社会资金9万元帮扶韦营乡试种大蒜,当年亩增收两倍,打破了土豆、玉米种植单一生产结构。今年,全乡大蒜由60亩猛增到2500亩,成为全县大蒜主要生产基地。”
?l口镇与韦营乡建立起兄弟般感情,双方领导干部频繁往来,互通信息,热线不断。这种镇乡结对的示范模式在宁河区14个镇全部推广开来,两地结对乡镇互访调研、交流对接,已常态化。榆中的14个结对乡镇个个受益匪浅。
3年来,宁河与榆中人民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赛跑”的路程扎扎实实,跑出了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加速度。
产业帮扶 开辟高原致富路
汽车在川地间疾驶,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不断闪过。
地处陇西高原的榆中县,虽然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但是中部川区地势平坦,夏季气候凉爽,很适合蔬菜等作物种植。因日照长、温差大,这里的高原夏菜成为名特优农产品,支撑着全县过半农民的家庭生活。
扶贫协作工作启动之初,宁河区帮扶干部一到榆中就被高原夏菜吸引住了。看到夏菜旺季,大批新鲜的花椰菜、西兰花、大白菜、娃娃菜等因集中上市、价格偏低而滞销,宁河区积极发动区内干部群众订购榆中的高原夏菜,很快形成消费扶贫之势。这一举措不仅将高原夏菜搬上宁河区居民餐桌,赢得榆中县群众的首肯,也成为助推榆中县贫困户脱贫摘帽的强力基点。
新营镇罗景村几乎家家种高原夏菜。“3年前,我们种的菜全卖给了路边收购的小贩,市场价6角的菜硬生生被压价到2角。没办法,赔钱也得卖。否则菜只能烂掉没人要了。”罗景村董家庄社菜农刘新海说。
2018年,兰州锦达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在罗景村建了20间冷库,吸纳全国各地的蔬菜收购商定期集中交易,公司与收购商公平竞价,菜农从中受益。
看准了企业带动农户的巨大潜力,为促进榆中高原夏菜由支柱产业变成致富产业,宁河区将300万元帮扶资金注入该企业,帮助企业将高原夏菜成功打入了成都、重庆市场。
“这两地销售额达3000万元,仅此一项就让本地菜农每亩地至少增收1200元左右。”公司董事长蒋得辉说。
2017年以来,宁河区累计投入高原夏菜产业帮扶资金2800万元,以“联市场、建基地、带农户”的模式,从高原夏菜的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对接、模式运输创新、深加工、市场开拓到品牌推介,形成全产业链帮销,扶持康源、永春、万昌达等高原夏菜产业联盟下辖50余家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惠及榆中县14个乡镇3000多户农民,有力提升了高原夏菜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标准,宁河区一次性注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帮助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投资新建集高原夏菜示范生产、收购销售、加工配送为一体的蔬菜专供基地。
“我们的基地已经和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成功签约,今年7月就将投入使用,可辐射带动50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稳步增加,解决剩余劳动力500多人就业。通过项目实施,将优质绿色高原夏菜及精深加工农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大中高端、终端市场,每年仅供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原夏菜就达6万吨。”公司负责人谈应勇兴奋地描绘着。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才能从根本上断掉穷根、开掘富源。
无论是中连川乡艾草、园子岔乡百合,还是芳美肉牛养殖、苑川丝路小镇万头牛场,宁河区通过对一个个产业项目的精心选择、帮扶支持,放大了帮扶资金的化学作用,弥补了榆中种养殖业存在的生产标准不一、保鲜储藏难、产品价格低、品牌影响小等众多短板问题,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增加了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激发和培育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在宁河区援甘干部、榆中县委常委、副县长徐波看来:“宁河区帮扶成功之道在于,从打开榆中县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做起,再将有限的资金撬动榆中县产业发展,通过产业项目的帮扶,打造出了一批‘搬不走’的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致富工程。”
扶贫解困 携手共奔小康
雨后的兴隆山,峰峦叠翠,清新怡神。
沿新铺的柏油路,汽车驶到位于马坡乡上庄村的寒山小镇生态旅游农场接待中心。这座白墙灰顶的仿古小楼,刚刚落成,在蓝天白云、绿树青山映衬下,在溪水、花草、青石的簇拥中,透出缕缕清幽、安逸的气息。
“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正值公司资金紧张之际,宁河区注资200万元,帮扶生态农场植树、修路、建民宿小院等,再过一段时间,生态农场就将开业纳客了。”寒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国琛告诉记者,作为榆中县的致富带头人,他参加了宁河区对全县360名致富带头人进行的专题培训班,并远赴宁河区参观了齐心农场、天祥养殖公司等先进农业项目,学到不少好经验。“生态农场经营顺利的话,将为4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带来5000元的入股分红收入。”
记者走访发现,探索产业帮扶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的新模式、新举措,在宁河区帮扶项目中广泛推广。“这种把用于产业扶持的资金入股到专业合作社用于产业发展的作法,既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缺项,又可以持续带动贫困户在产业发展链上增收致富,有效发挥帮扶资金效益,极大促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榆中县副县长苏万成肯定地说。
“作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带动周边群众养牛致富,并首先考虑吸纳附近贫困户。为助力脱贫攻坚,合作社将宁河区600万元帮扶资金集中入股,折股到120户贫困户身上,确保每年返还不低于10%的利润进行分红。”合作社理事长张国庆说。
董雪霞是甘草店镇果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她自己患病,丈夫去世,孩子读大学,学费难以负担。“在去年我一家人几乎活不下去的时候,合作社分红的5000元钱救了我。我知道,这入股的钱,其实是宁河的帮扶资金折给我的。真的很感谢天津人!”董雪霞泪流满面。
在榆中,像董雪霞这样受益的农户比比皆是,家住三角城乡的李红便是其中之一。
“我过去到处打工,挣的钱勉强够租房费和吃饭,一年下来存不了多少钱,也没时间照顾孩子和家人。”忆起往事,李红仍感心酸。
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宁河区以“资金入股、折股量化”的方式,不仅为企业注入活力,而且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架设“希望桥”。宁河区为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注入的资金,也成了后来在此工作的李红的“源头活水”。
“现在能在康源工作,离家近了,天天能回家照顾孩子,而且一个月工资就有4000多元,我家流转的3亩土地每年有4500元钱收益,还有我的入股分红,每年有5000多元,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就能赚60000多元!”李红开心地说。
据统计,宁河区用于榆中县产业扶持资金6930万元,累计带动107个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已帮助666个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
三年来,宁河区把最宝贵的资金、最优秀的干部、最好的技术人才,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对口帮扶、脱贫攻坚一线。
──宁河区主要领导带头,100名党政干部与榆中县100户未脱贫户开展结对认亲活动,每人一本认亲手册,上面记录着相互交往的点点滴滴。
──宁河区医院先后派驻八批31名专家到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以“院包科”形式重点援建了县医院脑卒中中心等薄弱项目。
──宁河区教育局在今年疫情发生后,聘请北京四中名师指导榆中教学,并从仅有的两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选派一人支援榆中县。
黄土高原上,留下无数宁河帮扶干部的辛苦汗水、坚强足迹和可歌可泣的故事……
“近年来,宁河区坚持把榆中脱贫工作当作自己的事,用真情、出真招、真帮扶,从多方面给予鼎力支持,有力助推了榆中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榆中县委书记冯月旺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脱贫攻坚已到最后总攻阶段,宁河区在克服疫情影响情况下,在产业帮扶、消费扶贫、劳务就业等方面持续升级加力,进一步提高扶贫协作工作质量,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
“我们要坚持‘清好账、答好卷、铺好路’,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不变、干劲不减,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 ,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基础上,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起来,让榆中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王洪海坚定地说。(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