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一批新农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他们具备了经营特长、活跃思想、丰富阅历、文化水平等综合素质,更懂得如何推介乡村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在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开辟产品市场等方面更具特长优势。
扎根农村市场二十余载,坚持为农服务初心不动摇的中和农信,有幸见证了这样一批新老“新农人”的成长。
95后的“新农人”——返乡创业,为了守护家乡的蓝天
1995年出生在四川绵竹汉旺镇的温鑫是标准的“95后”新农人。大专毕业就外出打工的他见识了城市的繁华,也学到了先进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制作技术,他决心把这项技术带回家乡,守护这片蓝天。
95后“新农人”——温鑫
在四川,每年夏秋两季小麦收获后都会产生大量的秸秆,一把火烧掉是农民处理秸秆最便宜高效的方式,但这么做不但容易引起火灾,产生的烟雾还会污染环境,可不焚烧,秸秆处理又贵又困难,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温鑫非常清楚秸秆处理的难处。
2019年,温鑫在朋友以及中和农信的帮助下,投资建厂,创办了德阳市鑫森缘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收购小麦秸秆、药厂废渣、家具废料等农村随处可见的“垃圾”,加工成可以代替煤、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宝贝。
这个创业项目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充分的肯定,斩获了2020年度全球创之道十佳创新者评选能源转换组别的亚军。这是创之道项目自1982年创立以来,首次出现中国籍获奖者。
60后的老“新农人”:变废为宝,创业头脑不输年轻人
焦彦周今年已经57岁了,1964年出生的他拥有高中学历,在那个年代妥妥算是个“知识分子”。过去几十年,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家庭农场,养猪养鸡鸭。
60后“新农人”——焦彦周
以前大家环保意识不强,养殖产生的各种粪污想也不想就排放到附近的河里,气味难闻不说,水体污染也相当严重。当地环保部门介入之后,周边几个养殖场的粪污无处排放,养殖甚至一度陷入停顿。
2017年,老焦通过学习,了解到生物制肥技术,可以把令农村养殖户头疼的牲畜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料,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说干就干,在中和农信的资金支持下,老焦当年12月就成立了巨鹿县沃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良,使用畜禽粪便、秸秆和其他农业废弃物,通过微生物菌剂加工成有机肥,不但能改善土壤,还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以菌治菌、以菌治虫,提高农产品品质。
现在老焦的企业成功解决了许多养殖场的粪污排放难题,还为村里提供了近20个就业岗位。
小温和老焦,只是中和农信帮扶的“新农人”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中和农信希望打造一座跨越城乡、贫富、性别和数字等鸿沟的桥梁,专注服务农村最后一百米,帮助农村地区的小农户和小微企业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打造、帮扶更多传统农民转型成为更具创造力的“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