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图二
我是吉林省蛟河市农民摄影队伍的一员。2013年开始,每年春节前,我都跟着市里的“文化惠农直通车”深入村屯。
“文化惠农直通车”里有送文艺节目的演员,有写春联的书法家,也有我们给村民拍全家福的农民摄影家。大家下车就跟村里人热闹成一家人。村民往往也拉起秧歌队一起表演。
这两张照片就是我给村民拍完全家福之余,拍的书法家给村民写春联。
室内这张(图一), 是2014年在蛟河市大坡村一户村民家,三位书法家在屋里写春联。这热闹啊,屋里人多得挤不下,只能大冷天开了窗,村民在外面挤着看。写好的春联挂在墙上晾干,映得满屋红彤彤。
室外这张(图二),是2016年初在蛟河市杨木林村。村民一看书法家来村里了,在胡同里摆了桌子,就把他们拉了过去。没多久,下起了鹅毛大雪。我赶紧拿起相机。这张照片当年获得了全国农民摄影大赛的奖。
说实在的,文化下乡,咱们农民打心里欢迎,特别是春节前,给村里增添了不少喜气,让咱们的春节多了文化味,有了精气神儿。就说写春联这个场景,大家乐呵着、热闹着,争着抢着要书法家送来的祝福,有的字还没干呢,就贴到了自家的门上。
这些照片里,有村民喜庆的表情,也有咱东北农村的风情。盛墨汁的农家大白碗、架毛笔的大苞米、农家的灶台、小院的大蓝门……咱们摄影爱好者对这些都有感情,愿意把它们照进镜头里。
这些年,镜头里的农村在变,农民的表情也在变。
这两年我忙着在外打工,春节都忙得没回来,照片也照得少了。去年春天,大坡村的村民怀念起2014年春节给他们拍的照片,竟然联系到我要照片。
那时正是开春,我骑着摩托车拉上媳妇,赶了快1个小时的路程,把洗好的照片挨家挨户送去。拍照年头多了,眼也尖。隔了两年再见,看到大家脸上笑容多了,眼睛里有了精气神儿。
我也是农民。脱贫攻坚在农村搞得火热,让农村变得更好啦。这两年光说我家有多大变化吧。家里2垧多地流转出去,一年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我还有点搞室内装修的手艺,一年到头忙着打工。
前两天,俺们一家刚拿到在蛟河市区新买的楼房钥匙,眼下还想着再置办一辆小轿车呐。你说,咱们农民生活有奔头,挣钱更带劲了,大家生活都好了,能不乐嘛!
(本报记者祝大伟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27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