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菜篮子”里的新日子
这是一个寻常的周四下午,3点多的菜市场冷冷清清。几个人在小吃摊吃米粉,调味品店的老板在舂辣椒面,一个老人站在旁边等着。毛线店门口最热闹,四五个女人围坐在电暖桌旁,边织毛线拖鞋边聊天。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3000多名村民从大山深处搬到位于县城的阳光馨区小区,最早一批居民已在这里生活了四五年,菜市场是他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小小的“菜篮子”里也装满了这些新市民的新日子。
“一元钱的老板”
刘高敏的包子铺是这里生意最好的摊位之一,这个时间也没有太多生意。但她介绍说,小学生下午4点放学后,会有很多孩子来这里买包子或馒头垫垫肚子。附近工厂的工人下了班,也会有很多人过来。
刘高敏是威宁县6万名易地扶贫搬迁村民之一,也是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190万分之一。威宁县是贵州省最后一批宣布脱贫的县,这个百万人口大县的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在贵州省位居前列。
刘高敏租的铺面不大,机器、笼屉、台面围了一圈,摊位里的空间只能容纳四五个人。20多个笼屉摞起来约两三米高,一次能蒸600多个包子馒头。刘高敏对自家的销量门儿清:每天大约卖六七百个包子、600多个馒头,小馒头论斤卖,一天要做60斤,需要一袋半面粉。
35岁的刘高敏扎着马尾,圆圆的眼睛,看着很机敏。四五年前,她家五口人搬到这个新小区,她琢磨做点小生意。当时威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后扶公司”)举办了几期就业培训班,刘高敏在烹饪班学了几天面点,“每天还有40元的补贴”。
她感觉摸到一点门道了,又去跟一个堂姐夫继续学做包子馒头。她说:“我们没什么本钱,适合当这种‘一元钱的老板’。”刘高敏家卖的包子、馒头大都1元一个,肉包子1.5元一个。
学成后,她在自己家里做包子、馒头,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小区里叫卖,生意还不错。2017年4月,后扶公司花50多万元将原先的车库改造成这家平价菜市场,优先为搬迁社区内的居民提供摊位。
菜市场开张后,刘高敏租了一个摊位继续卖包子馒头,也捎带着卖杯装的八宝粥、黑米粥,以及茶叶蛋、果汁等。
菜市场开张第一年免摊位费,其后每年陆续上涨,如今刘高敏租赁的摊位一年要交6800元摊位费。后扶公司针对经营出色的商户,每季度给予1000元奖励,这样算下来,刘高敏一年只需要交不到3000元的费用。
在这儿经营了三四年,刘高敏和丈夫习惯了早上4点起床干活、晚上八九点休息。刘高敏曾经的梦想是在城里有一套房子、买一辆车。如今,这个当初觉得遥不可及的梦想,在短短一年内就实现了。
刘高敏说起自己做的包子馒头很是自豪:“我们做得好吃嘛!”偶尔还有人从老城区赶过来买馒头。
威宁县毗邻云南省,刘高敏收过4个来自邻近县市的学徒以及两个来自云南的学徒。学徒学成后自己开店赚钱,刘高敏很为他们高兴。她说没向人家收过学费,但学徒一般会给她买点香烟水果表示感谢。
前几个月,刘高敏丢了一单大生意。她去年为附近的中学食堂送馒头,每天送1000多个,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前段时间家里老人去世后,她有两个月没开张,今年想招帮工,还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此前,她在另一个移民社区开了一家分店,也因为没找到合适人选而歇业至今。
她最近打算继续招工,把丢掉的大生意抢回来,再找人打理分店的生意。
“我们苦点也值得”
在菜市场100多个摊位中,蔬菜摊占了多数。41岁的社区楼栋长王兴田也租了一个蔬菜摊位,由他的妻子和母亲一同打理。小摊上堆着30多种菜,单是白菜就有三四种。有些菜卖得少,要等顾客点名要时才会订购。比如本地人吃羊肉时离不开的薄荷,就要专门进货。王兴田估计,菜摊每月净利润大约四五千元。再加上他当楼栋长还有2500元的月收入,这些足够他们在县城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
搬来这个小区之前,王兴田在六盘水的一家煤矿工作,每到煤矿抽放瓦斯时才能回趟家。他的两个孩子当时都在读小学,每天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到了秋冬季,孩子晚上放学回到家天都黑了。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条件读书,王兴田觉得“我们苦点也值得”。
尽管上学不便,两个孩子还是很舍不得离开老家。今年寒假,儿子特意嘱咐王兴田:“爸爸什么时候回老家,记得带我一起回去啊!”每次回老家,两个孩子还是喜欢去找儿时的玩伴一起玩,或是去看望小学老师。
新的日子
小小的菜市场里还隐藏着“家族生意”。水果摊女摊主訾倩刚交了1万多元租下3个摊位。她爷爷辈就在威宁县城卖水果,父辈也多是做水果生意的。訾倩原先在老城区开店,后来因为孩子在附近上学,这个菜市场人气也比较旺,她索性在这儿租了摊位继续卖水果。
訾倩的摊位上摆着三四种西瓜,其中4元一斤的麒麟瓜最受欢迎。訾倩注意到,在老城区的超市里,麒麟瓜特价促销时也比这里卖得贵。她猜想可能是因为这里的摊位费便宜。
临近傍晚,菜市场的人陆续多起来。油条摊的大姐开始炸油条,卖米皮的老板熟练地将一张张米皮切条,刘高敏家的包子摊将迎来小学生。
走出菜市场,宽敞的小区广场上依然安静。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很多老人喜欢在广场上晒太阳。到了晚上,这里会热闹起来,各路广场舞“战队”互相PK。
小区大门正对着的一栋红色房子掩映在树丛中,这是小区里配备的婚庆场所,里面有碗筷、桌椅等必需品。小区居民只需自行聘请厨师、缴纳一些水电费,就可以在这里举办婚宴。
在贵州省900多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阳光馨区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新的日子像流水一样逝去,这些新市民在日复一日的买菜、上学、工作中逐渐适应他们的新生活。(记者 李雅娟)
(责编:温璐、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