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 (黄盛)“上哪去找这样的好政策去?现在我有的吃、有的住,老伴儿还能在村里干点零活儿赚些钱,我很知足。”近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于营村72岁的孙国忠拄着双拐笑着说:“过去,扶贫是真扶贫;今后,通过乡村振兴我也要过上富裕生活。”
孙国忠所在的平坊满族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县城往西约五公里的山沟中。这里的山梁隘口,在历史上曾是驿道哨所,承载着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频繁交流的文化足迹;作为潮河的一级支流,自北向南再转向西,途径15千米流向山谷,滋养着乡里的土地和朴实的村民。
如今,这里整齐坚固的岗子川堤坝、古色古香的院落门庭、春日暖阳照耀下的黑瓦白墙、干净平整的柏油马路,映衬着“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好乡村振兴路”的标语,讲述着“孙国忠们”脱贫致富新生活和乡村振兴新希望。
产业扶贫,让村民有的挣
位于岗子川上游的于营村是平坊满族乡5个贫困村之一,这里85%以上耕地为山坡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高粱、红薯等,村民们并没有额外的收入。
数年前,孙国忠因为意外截肢了一条腿,从此失去了劳动能力。多病听力差的老伴也常年在村里靠着传统种地为生,老两口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在于营村,像孙国忠一家这样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贫困户不在少数。在2017年时,这里人均年收入不到4200元,80%以上收入靠传统种植和外出务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孙国忠夫妇在自家房前向人民网展示他们晒的菜干。人民网 黄盛摄
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收入问题,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是摆在平坊满族乡和对口扶贫单位人民日报社选派到于营村挂职第一书记的吕晓勋面前的现实问题。
产业扶贫是平坊满族乡谋划的路子。产业扶贫在全国并不鲜见,但处于燕山山脉深处、偏岭梁王沟里的平坊满族乡,工业和服务业基础不足,能让贫困村民们发展什么产业呢?
吕晓勋经过走访和调研后发现,山谷里和岗子川两侧的自然资源及农业种植基础好,再加上荒芜的山场较多,光照资源充足,发展现代农业和农光融合产业有着广阔空间。
在人民日报社、滦平县各部门、平坊满族乡各界及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实施了苗木项目、秋葵种植项目、土豆种植项目等一批产业扶贫工程,推动引进了总投资4.5亿元的60兆瓦林光互补光伏扶贫发电项目。
60兆瓦林光互补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人民网 黄盛摄
这些项目通过流转土地支付租金收入、设置公益岗雇佣农民支付工资、允许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孙国忠们”就近就业,让他们有了经济来源。
“现在不一样了!老伴儿有了营生,给村里打扫卫生、到山上的扶贫苗木基地种树除草,每次都有几十块、上百块的收入。”孙国忠望着远处的光伏发电项目笑道:“我们老两口现在一年的收入有一万多元,吃喝都不愁。村里还帮我修了房子、吊了屋顶、平整了院子、建了厕所、通了自来水,现在的日子很知足了。”
如今,不仅于营村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7000元,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平坊满族乡5个贫困村、1827名贫困人口也摆脱了过去的贫困生活,还发展出红薯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设施农业种植基地,产业结构也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
多措振兴,让村民过得好
与孙国忠同村的陈力,最近忙碌并开心着。
“现在正是种植土豆的季节。土豆收完种白菜,是我们这几年的路子。”刚刚为村里采购回3300斤土豆种子的陈力很是激动,如今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大家集体种植秋葵和土豆,然后通过品牌化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过去,平坊满族乡虽然自然资源及农业种植基础好,但生产管理方式粗放、深加工产业链没有建立起来,缺乏品牌化运作,农产品没有附加值;周边山地虽然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且药材品质高,但销路没有打开。
随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开展,平坊满族乡意识到,科学化、品牌化、高品质化的现代农业和跨区域的市场推广是重点工作。
当下,已经提交商标注册的“于营有礼”品牌,让陈力和乡亲们种植的秋葵、土豆、红薯卖出了好价钱。接下来,还需要推动科学管理农业种植多出效益,升级现代农业品牌拓宽销路。
于营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污染种植,大棚种植了于营樱桃小萝卜。受访者供图
在吕晓勋的推动下,于营村于近日邀请到河北农业大学解金斗、周宏宇、潘阳三位农业专家,手把手地教给村民马铃薯种植管理和果树管护知识,向村民们讲解农业风险管控知识和降低成本方法,提升科学耕作效率。
“我们的有机农业起步了,今年将有多种品牌化的蔬菜、杂粮上市。”吕晓勋在走访了县里不少乡村后,开始利用村里的闲置大棚,种植一到三种样营养价值高、市场销路广、便于管理维护的蔬菜、水果,同时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围绕种植产品发展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稳步推进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也成为平坊满族乡的重点工作。
这几年,村里的柏油马路通了,路灯亮了,墙体刷新了,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特别是2019年,在人民日报社的协调帮助下,平坊满族乡为滦平县岗子川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争取资金近6800万元,治理面积28.3平方公里,重点打造以于营村为主的乡村振兴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片区,解决了过去污水横流、垃圾乱扔的问题。
同时,新修的村文化室、村中心广场等地,渐渐成为村民们的活动中心,也成为孙国忠和乡亲们同村干部互动交流的场所。村卫生室也在近日接受了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捐赠的“健康小屋”和医疗检测一体机,让乡亲们不用出村就可以就近体检。
孙国忠坐在屋前说起现在的生活,喜不自胜。人民网 黄盛摄
“于营村还和阜溪街道龙胜村进行党建结对,用党建引领共同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工作。”吕晓勋认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把当地的农业现代化做起来,要让村庄生态更美,村民日子过的更好。
“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土地,在短短四五年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接下来,乡村振兴让俺们和富裕生活更近了。”远远望着岗子川新垒的河堤,孙国忠和陈力感慨道。
此时,初春的阳光正照在他们身上,也拂在岗子川河堤两侧等待春耕的农田上。
(责编:刘佳、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