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 开新局 】
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光明日报通讯员 伏沼竹
冬季的寒风还未散去,广袤的三晋大地早已是活力四现、春潮涌动。
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智创城7号已按下了启动键。3个高端创新平台成功培育、6个重大项目顺利引进、36家科技型企业正式入驻……让人惊叹的是,从获批备案到引进一流运营团队、建设标准配套工程,再到如今亮相,阳泉只用了短短两个月。
加速度的背后是这座老城磅礴的奋进之心,高效率的背后是转型发展的顶层谋划。转型发展之路怎么走?这座曾为共和国建设贡献了大量光与热的城市也曾面临这样的发展之问。“新旧并举”,是阳泉给出的答案,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结合自身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四五”时期,是山西进入转型出雏形的关键时期。山西提出,将加快布局新基建、突破新技术、发展新材料、打造新装备、研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积极发展蓝色经济,成为信创产业、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合成生物产业国家级研发制造基地。
如今最前沿的煤化工技术已在阳泉落地生根,“5G+智能采煤”“5G+智能掘进”“5G+智能巡检”等各类5G矿井应用为煤炭这一传统产业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新兴产业的超前布局也已初具雏形,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全球唯一实现纳米洋葱碳吨级量产的中兴环能,从“改变世界的新材料”气凝胶,到奔驰在街道上的阿波罗无人驾驶车,处处展露着这座城市的新活力。
“‘十三五’时期是山西新旧动能转换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个时期。但山西碳排放总量仍居全国前列,10年内完成‘碳达峰’任务异常艰巨。”知难而不畏难,只争朝夕、时不我待是山西发出的最强音。
“碳达峰、碳中和”的两会热议还在持续中,山西省首家“碳中和”研究院——山西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院已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设立,目标是培育现代低碳经济,推动山西省能源革命全面转型升级,促进国家绿色产业发展。
同样的场景也在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上演,起重、焊接、调试,生产线安装有条不紊;场地平整、土方开挖、钢筋绑扎,项目施工如火如荼。4个多月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项目单位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合力推进园区建设跑出山西速度。
3月9日,备受关注的杂粮区块链有机旱作示范基地建设合作洽谈会在忻州杂粮产业融合园区落下帷幕。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杂粮产业园,用科技助力现代农业,并为其赋予了更多的可能。
在杂粮产业园大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监测到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的产业链全程,也可以科学地分析出基地内各种杂粮种植、灌溉、收割的最佳时间。
“十四五”期间,山西将加快构建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和示范推广机制,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把有机旱作农业打造成全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是忻州一直努力的方向。
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在转型发展中率先?出一条新路来。山西在“率先”上抢先机,在“?出”上下苦功,在“新路”上勇探索,锚定目标不懈怠、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力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形的宏伟蓝图。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4日 04版)
原标题:山西:在转型发展中?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