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天津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网上学校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
天津北方网讯:6月的河北承德,繁花似锦,绿茵如海,热情洋溢,生机盎然。
日前,海河传媒中心融媒体采访团深入本市对口帮扶的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平泉市、承德县和兴隆县五县市采访。
一条滦河水,流润津承,见证深情。记者所到之处,无不被津承两地间携手帮扶的兄弟情谊所打动,站在承德这片土地上,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承德的好兄弟叫天津”。
脱贫攻坚战,津承合力,守望相助。滦河两岸,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劲吹,津承两地的干部群众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滦河亲情 携手呵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三地视察调研时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推进河北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好京津对口帮扶机制的作用,确保2020年京津冀地区贫困县全部摘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开展天津和承德对口支援与扶贫协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6年11月,天津市与河北省签署《对口帮扶承德市贫困县框架协议》,由此拉开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津冀两地携手精准帮扶、推动两省市协作向纵深发展的新局面。
“引滦入津”这项浩大的工程加深了“津承两地情”,它不仅缓解了天津市的供水困难,改善了水质,还为天津经济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推进了天津经济与社会发展,成为天津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共饮滦河水”让两地百姓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一对难舍难分的“好兄弟”。
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使滦河持久不断地向津城供水,作为水源地的承德市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重化工业要放弃,农业发展受限制。承德市委、市政府在保护京津冀水源地的工作中更是坚决、彻底、有力。
为了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天津市与承德市共同谋划实施了小滦河水源保护地项目。这项工程承担着修复“华北水塔”、保护京津冀水源地、防止沙地南移、维护坝上地区生物多样性等重大生态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
围场县林业和草原局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崔淑军说:“在小滦河水源地保护方面,天津市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几年下来,不但水体得到了保育,土质也有了持续性改善,湿地的基本功能恢复了,京津冀的百姓们都享受到了生态保护的重大成果。”
这一项目的实施,也让小滦河沿岸的贫困人口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以御道口村村民秦玉林家为例,土地流转获租金,在湿地公园打工赚薪金,到了旅游旺季售卖农产品还可以赚现金。“湿地公园的建成,让我们农民不再只靠种地、放牧赚钱,在护水的同时,来钱的渠道也多了起来。”秦玉林说。
帮扶承德 竭尽所能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津承两地认清严峻形势,紧盯目标任务,经过两地连续多年共同努力,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收获明显成效。
2018年9月,承德平泉市顺利通过了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率先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出列,紧接着其他四县也相继脱贫摘帽。截至目前,已有41万多贫困人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实现脱贫。
一个个数字背后凝聚了津冀两省市、津承两城市之间艰苦卓绝的努力。天津市委、市政府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使命担当,提出“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与无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广泛开展对口援助,全力助推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天津有可能、承德有需要”,天津帮扶承德,从人才选派、资金投入、项目选择、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等多个领域都有可圈可点的特色举措。
为承德选派优秀的帮扶干部,这项工作力度空前。目前本市派出25位党政干部、15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驻守承德,三年多时间累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达500人次。专技人才也从过去的教师、医生职业群体,扩展到工程技术人员、科技人员、涉农技术人员等多领域专业人才。
在教育帮扶方面,天津提出帮助承德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风禾尽起,一诺千金,全新的学院已从协议上的构想变成现实,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其提供办学指导。学科专业紧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并为他们提供“三免一补”+“奖助学金”双向扶贫。2021年,该校将迎来首批毕业生。
在产业输出方面,考虑到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又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对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高。天津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含金量高的新技术、好产业输送到承德,帮助当地尽快实现脱贫。与此同时,还尽可能将全产业链毫无保留地输送到承德。
就以建在围场的“百万肉羊”项目为例,天津食品集团旗下的津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主体,2017年签订框架协议,2018年7月项目投产使用,一年之后第二家牧业公司拔地而起,今年年底牛羊肉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厂投产。从母羊扩大繁殖,到肉羊育肥,再到肉制品加工、饲料作物种植,当地贫困户在这条产业链中找到稳定增收的一环。
脱贫摘帽 奋斗起点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越到最后,越要绷紧弦。
疫情影响到产业扶贫项目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农户们手中来自原产地的优质农产品出现“卖难”状况。为了降低疫情对当地群众的影响,本市多个区的行政一把手成为“带货主播”,打通“最初一公里”至“最后一公里”的道路,天津市民纷纷慷慨解囊,采购承德特色农产品,动情地喊出“老乡别急,我们帮你”的感人口号。
由津承两地合作谋划的“承德山水”品牌集纳了当地优质的农产品,目前已与天津食品集团、天津市供销社、天津华旭集团等津企建立了产销合作关系,立足生态优势、绿色优势的承德农产品已在天津市场全面铺开。
截至6月底,在本市帮扶的承德五县中,剩余的3484人也将实现脱贫摘帽,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共同携手奔向小康,这项工作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对于刚刚脱贫的贫困户,要保持政策总体稳定,“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巩固扶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返贫现象。对于建档立卡的边缘人口,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在扶持中继续施以援手,助其走向小康。
承德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春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未脱贫的要脱贫、已脱贫的防返贫、边缘人口快致富,这三项工作成为收官阶段的重中之重。确保在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一人,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十余天的采访,记者们充分感受到了津承两地的兄弟亲情,也充分感受到在天津对口帮扶下,承德贫困县的百姓们战胜贫困、迈向小康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