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建议医院设立安检机制,看病先过安检有必要吗? | 鹅知了

时间:2020-06-02 11:48      

今年1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在出诊时被一名男子持刀将砍伤。这起恶性伤医事件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近日,陶勇医生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尽快让医院的安检措施落地。称虽然安检要消耗一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而且给就医患者造成一定时间的耽误,但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恶性伤医事件。关于医院有没有必要设立安检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

以下为知乎医疗领域优秀回答者@手抖毛大夫和@路沛沛的创作,腾讯新闻整理。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知乎原作者进行授权。

@手抖毛大夫(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医院安检,是一个看似没有什么用,但有必要推行的措施。

这句话好像很矛盾,但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

说安检看似没有什么卵用,是因为安检既消灭不了医疗暴力的形式,也消灭不了医疗暴力的动机;

消灭不了暴力的形式是因为防不胜防。医院里的暴力往往有两种形式——不要你命的和要你命的;

不要你命的一般是情绪失控、激情伤人,话不投机怒从心来,挥手就打;要你命的一般都是蓄谋已久,精心策划,总能找到下手机会。无论是哪种形式,安检都很难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对于不要你命的,安检总不能没收病人或家属的拳头;对于要你命的,上班砍不到你还等不到你下班么,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当年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陈仲伟主任的遭遇就是很好的例子。

说消灭不了医疗暴力的动机,则是因为这种动机实在是太复杂,并不总是单一的病人方面的因素。知乎上有很多年轻同行和医学生,一发生医疗暴力事件,就会很容易在集体的情绪发泄中陷入“这届病人不行”的怪圈中,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但没什么卵用。与“病人”这个大的群体树立对立情绪,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扰——如果所有的病人都不行,那医生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里不是给医闹或者医疗暴力洗地,但确实有很多的医疗暴力,即使问题积累主要发生在病人一方,但最终暴力的临门一脚却往往是医院工作人员自己踹进去的(注意,医院工作人员≠医生护士)。

如果有同行不能理解这个道理的话,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试验——下次自己或亲戚朋友有其他科室的就医需求的时候,请脱下白大衣,不说自己是本院的职工或者学生,从挂号到分诊到就医到取药,从窗口工作人员到分诊到医护到药房,体会一下是不是总有那么几个环节,会让你内心不爽——有时候是导医的大呼小叫、有时候是窗口人员的横眉冷对、有时候是医生抬也不抬一下的脑袋、有时候是几句怼病人的话、有时候是药房扔出来的单据和药品......更不用说长时间的排队和挂号难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大部分心智正常、有情绪控制力的人,可能只是一个小问题,但人群中总有内心狭隘、心态偏激、极度敏感的人,特别是在久病、难病、重病的病人,对于这些人来说,有时往往就是医护自己意识不到的一句话,会彻底点燃对方的情绪,让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但是,作为同行,我又实在不忍心苛责医生护士们,因为这种情况我非常能够理解。扪心自问,我自己有时候在高强度的工作下,也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这也与人类的生理相违背——半天门诊30个,急诊一天50个病人我还能和和气气,可能这个数字翻个番心态就要崩了,但我的个人最高纪录是一个急诊夜班118个病人......118个......如果不能get到我的感觉,可以试试一天对100个人去说一件事——即使是一模一样的内容,重复100遍可能都会很烦,更何况是对着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情况说100遍,还要兼顾态度和细致。毫不讳言地说,在我看118个病人的那个夜班里,最后每次诊室的门被一个新的患者推开,我的心里都有一股无名火起,即使这样好像很没有职业道德、即使生病并不是病人的错,但那种极度疲惫情况的心态,真的是不能以正常情况去比较考量的,想必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对病人的态度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现在想想,真是庆幸当初没有挨揍。

所以,在当下的医疗环境下,可以说医疗暴力真的是一个死结——不能苛责病人,也不能苛责医护,真正应该被苛责的,说出来就会封号。这是一个体系性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站在医生的角度上,只能说勉力而为、尽量善待每个人,站在患者的角度上,也只能希望每个人都能多多体谅,放宽心态。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幻想在医院门口加一个安检就能够解决问题。

但是,安检看似没什么用,也不代表加上去一点用也没有。

因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一个心态问题。

在态度上,这是在表明保护医护和打击医疗暴力的决心。说得难听点,推广医院安检是撕掉了上上下下医疗暴力这个问题的遮羞布——等于承认存在医疗暴力这样一个无法解决、只能防备的问题。以往的医疗恶性暴力事件后官方的应对逻辑,一直都是试图让大家认为这些是偶发事件,而不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所以不应该实行大规模安检这样的系统性措施。现在撕掉了“医患和谐”这层遮羞布,意味着上上下下真正开始面对这个问题。不管问题多么难以解决,面对问题总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而且,对于少部分心态偏激的潜在医疗暴力人员来说,也只有这种防范和打击的态度,才能真正给他们一点点可能的震慑和警示——有的人“混”起来,真的是吃硬不吃软的。

另一方面,在心态上,推广安检也可以给医护人员一点点(效果可疑的)安慰——暗示大家院内还是相对安全的地方。在陶勇主任出事的那个周末里,我是很认真地准备了防割袖套、工兵铲、弹簧棍等防护器械的。说实话,在准备这些东西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很可悲——读书到博士毕业,找了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到头来感觉自己的生命安全都成了问题。但是没办法,生存的需求压过了一切。在切实的生命安全威胁面前,其他的都是次要的问题

加了一条安检线,看似没什么卵用。但对于我们这些院内的医护来说,还是有一点点心理上的暗示作用的——上班期间,可以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治疗疾病,不必花费太多精力防范患者,而不是反过来。否则的话,如果大家都在一种战战兢兢的心态下工作,最后的结果一定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医生都好好看病、好好服务,而是截然相反——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再留在这个行业里,留下来的要么是战斗力高,不怕闹事的,要么是油嘴滑舌,一份本事吹成十分的,无论是那种,最后吃亏的都是所有人。

@路沛沛 (中山大学分子医学硕士)

我相信那些口口声声说着生命最重要的人,一定是支持的。我们都知道安检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但凡这些举措可以保护一些人的生命就值得实施。如陶勇医生所说,安检确实是切实可行的减少恶性伤医事件的方法。利器造成的死亡率远远高于赤手空拳。

医护人员面临的伤害和威胁是随时存在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整个体制的变革、整个医疗环境的改变和患者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等待的过程中,或许会有更多的医护人员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这个损失太大了! 所以,先把安检尽快落地是非常有必要的,会大大减少医生被恶意伤害的概率。

但安检的设置从另一方面来讲会不会激化医生和患者的矛盾,造成更多的医闹事件呢?安检会延长患者看病等待时间。本来按预约时间从进医院到看上医生可能就10分钟,设立安检后,排队等待的时间就不好估计了。而患者情况各异,也不是人人都能像在火车站那样可以预留出足够时间。这可能会加重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甚至进一步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更多医患问题出现,对医生和患者都是不利的。

还有很多我们可以预估与预估不到的问题…但生命的逝去无法挽回,安检落地后出现的问题是可以一步步解决的。事实上设立安检这个话题20年前就有人在提,但以前医患关系没有现在这么紧张,且关于医院设立安检的争议很多。现在陶勇医生的事情牵动了亿万群众的心,越来越多人关注医生的安全问题,对安检的争议也小了许多。确实如此,任何一项新事物的出现总是面临着争议,也很少有东西一落地就是十全十美的。曾经车站、机场的安检也不完善,这么多年发展下来也越来越好了。

随着舆论的宣传,设施的到位,措施的执行以及整体环境的改善,医院安检最终也会常态化。整个医疗环境的改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落实好安检保障好医疗人员的安全才对得起那么多鲜血和生命的逝去。

相关讨论:

- 知乎

- 知乎

- 知乎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