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过“紧日子” 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

时间:2020-05-24 04:23      

“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

“政府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这是一个长期方针政策,并不是短期应对措施。”5月22日的首场“部长通道”上,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紧”依然有空间,并强调这同保障政权的正常运转没有矛盾。

那么,政府如何过“紧日子”,“紧”在哪些方面?又将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首场“部长通道”上,有媒体问,“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连年压缩,今年财政更加吃紧,政府过“紧日子”,“紧”的空间有多大?

财政部部长刘昆说,近年来,财政部确实对“三公”经费等一般性的支出做了连年压缩,但依然还有空间。在预算的科学安排上还有空间;在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上还有空间;在提质增效上还有空间。

“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

刘昆介绍,政府过“紧日子”,同保障政权的正常运转是没有矛盾的,中央本级压减了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超过50%,但对工资等刚性支出给予保障,机关的正常运转是有保证的。

“铺张浪费的钱绝不该花,没有绩效的钱也不该花,花了还要依法依规问责。”

记者搜索发现,全国“两会”召开前,多省市政府已陆续推出“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相关措施。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5月15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落实2020年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的通知》,明确新增津贴补贴和奖金政策、新建楼堂馆所、新购公务用车等8类事项禁止要求;会议、培训、差旅等公用经费性质12类事项限制措施;对调整类专项资金按照产业发展、基本建设、涉农资金等11类实行严格管控。

云南省昭通市财政局5月13日发文,采取五项措施过“紧日子”,包括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和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从严从紧安排“三公”经费预算等。

保障人民“好日子”

政府过“紧日子”的同时,是在保障人民的“好日子”,将钱实实在在发到人民手中。

养老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医疗方面,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正呼应了报告所提“六保”政策中要求的“保基本民生”。

除民生支出,“好日子”在今年预期规划中也得以体现。脱贫方面,今年预期目标是,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就业方面,今年预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规划预期目标的同时,为保就业稳企业,政府也拿出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详解了财政政策“加减法”中的减法。

刘昆称,去年我国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税降费的规模达到2.36万亿元,这是制度性的安排,今年将继续实施。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预计今年减税降费的新增规模会达到2.5万多亿元。

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略见一斑。报告指出,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

为保地方民生,中央已经在向地方转移支付资金。

刘昆表示,早在前几个月,中央财政已经加快了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下拨速度,同时提高了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缓解了地方财政的困难。

实际上,加强对地方财力的保障,是今年预算安排的重点。在今年的一般预算安排上,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加12.8%,这在近年来是最高的。中央财政还专门设立了特殊转移支付,用于支持地方基层运转,保障基本民生,落实“六保”任务。

相关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刘世锦:当前中国经济有六个“不变”

全国政协常委黄璐琦:中药材种植助力脱贫攻坚

《政府工作报告》八个“一定”凝聚同心伟力

李修松委员:中小企业,保下来就是胜利

 

(责编:杨乔、陈远丁)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