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孤儿学校里的坚强与守望
新华社西宁4月14日电 题:玉树孤儿学校里的坚强与守望
新华社记者顾玲、李琳海
罗周加措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一孤儿学校初三的学生,13日记者在学校见到他时,他正和同学们做着广播操,高原春日明媚的阳光下,他金黄色的藏袍格外显眼。
罗周加措从小失去母亲,9年前,在地震中失去父亲更让这个当时还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心灵遭受创伤。学校老师和哥哥姐姐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这个坚强的康巴小子挺了过来。
学校德育处主任白玛文庆说,该校现有学生467名,来自玉树一市五县,很多像罗周加措一样的孩子在地震中失去父母,成为遗孤。
玉树八一孤儿学校共设有9个年级,学生们可以从小学读到初中,除了内地孩子9年义务教育内应有的课程外,每周罗周加措还有8节藏文课,每一季度学校还会组织学生们在玉树新开的游泳馆上一节游泳课。
该校校长尼玛仁增说:“9年来,孤儿学校是浓缩了震后大爱的地方,学校硬件设施有了质的飞跃,汇集了全社会爱心,现在我们为学生成长注入了更多力量。”
走进教学楼,传出琅琅读书声。现在学校不仅有设备先进的图书室、住宿楼和食堂,创客教室里还安装有3D打印机和机器人拼装模型,拼装机器人是罗周加措紧张课业生活外最大的爱好。
30岁的巴桑是罗周加措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辅导员。
“孩子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心理创伤对他们来说是一样重的,作为老师,我们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地震9年后,我们依旧会小心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白玛文庆说。
巴桑告诉记者,给低年级的孩子上课时,老师们尽量会在课堂上少提“父母”二字,等到了高年级,学校也会有一些挫折教育,“希望孩子们正视自己的处境,学会独立,学会坚强。”巴桑说。
政府援助和社会爱心力量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初中毕业后,很多学生顺利考上了职业学校,一些成绩优异的孩子还考上了内地玉树班,即便上了大学,学生的学费仍然由当地教育部门和孤儿学校等一起承担。
城市的发展见证了这座江源小镇的变化。如今站在海拔近4000米的当代山山顶观景台,可以鸟瞰玉树新城,色彩明快的藏式住宅由两面的山坡向谷地蔓延开来,四纵十六横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
(责编:朱紫阳、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