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有困难 立即有人办

时间:2020-01-21 09:34      

  前些日子,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70岁的老人钟伯伯收到了一份科技感满满的“礼物”:一套由红外感应器、SOS呼叫器等组成的远程智能设备,一旦发现老人需要救助,街道服务人员可立即上门。

  这是黄埔区推动“令行禁止、有呼必应”专项工作往深里走实里去,用心用情用功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的一个生动缩影。据了解,去年2月,黄埔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令行禁止、有呼必应”试点。去年以来,黄埔区通过“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指挥平台流转了约20万宗各类基层社会治理事件,事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超过99%,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

  去年2月,黄埔区制定出台《黄埔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工作主方案》(简称“黄埔区有呼必应10条”)。“令行禁止、有呼必应”专项工作,以网格化平台为基础,建设了多功能、一门式、可互通的综合指挥平台,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体系现代化。

  去年10月9日下午3点,大沙地西路1号大院的居民反映改造后的雨污分流工程设计存在瑕疵,导致下雨天化粪池污水倒灌进居民家中。该信息迅速在平台上得到了鱼珠街道、黄埔区水务局的反馈,并在两天内核实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安排施工解决了这一问题。周边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为党委政府的高效点赞。

  街道是城市治理的“眼”和“耳”,负责发现和反映问题;政府职能部门是城市治理的“手”和“脚”,负责解决问题;百姓呼声则是城市治理的“心”。“耳”聪“目”明,“心手”相连,构建了“黄埔特色”的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新格局。

  目前,黄埔区全区政务服务已经实现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赋权一线街镇,平台统筹指挥

  街道看见了却管不好,部门有能力却没看到——这是过去基层治理中常见的“病灶”。黄埔区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大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聚焦基层党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了“治病良方”。

  这套 “药方”的关键就是,打造街镇战斗堡垒,在系统和制度上充分赋权给一线街镇。以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基础,在区级指挥中心之下,构建起覆盖全区各个街镇的指挥中心,所有问题优先在街镇进行研判并第一次处理,各个单位必须尊重街镇作出的处理意见,接单后不拒绝、不解释,确实涉及多部门的复杂疑难问题再由区级指挥中心介入解决。区级指挥中心由区委办管理,强化统筹协调和绩效监督力度。

  征地收储、拆违控违、河涌治理……这些以往最难的“硬骨头”,在“有呼必应”平台的有力统筹指挥下,现在成了街镇攻坚克难出成效的主战场。

  流经萝岗街的南岗河途经4个街道。过去,生活污水、企业偷排、鱼塘废水、外来偷排等问题难发现、难治理、难巩固。如今,萝岗街在6个重点排污口安装固定水质监测传感器,实时进行在线水质分析、监测、污染源监测。

  “这样一来,治水效果好不好一目了然,责任推卸不掉,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倒逼。”萝岗街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大问题,要坚决治理好。

  群众在线发声,服务中心回应

  黄埔区坚持刀刃向内,不断推动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厘清责任边界,统筹条块关系,汇聚最强大的合力,让老百姓感受到最便捷、最实在、最有力的服务。

  在联和街,已经形成了“党建+产业链”“党建+服务链”的社会治理模式,社会志愿服务覆盖全街,让企业能安心聚焦主业。

  在长洲街,辖内的中央、省、市、区属单位,驻地部队、学校、非公企业、社会等多家党委共建“大党委”联席会议,团结协作,大大加快了地铁上岛的建设进程。

  从“民有所呼、党政必应”到“党有呼唤、全民响应”,黄埔区“有呼必应”工作中受惠的居民群众、企业单位反响热烈。

  基于“有呼必应”平台开发的小程序“黄埔智慧生活”,目前已经开始内测。打开这个小程序可以搜索附近的党群服务中心,老百姓可以在线发出需要公共服务的呼声,党群服务中心在线接收并安排对应的服务内容,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对接,解决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对垃圾分类站点、公共厕所、诊所医院、公交车站等居民生活高频刚需的公共设施上线展示,每个站点的位置导航、母婴空间、无障碍卫生间、停车位等细节一目了然,实现“口袋式”服务。

  黄埔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黄埔区还将借助“有呼必应”品牌,进一步打通物业服务、公益服务等节点,把互联网+服务送到百姓手机,打造智慧物业管理、智慧交通等社区服务品牌,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停车难等公共服务需求,使群众办事更方便、生活更便捷。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21日 13 版)

(责编:白宇、岳弘彬)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