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惠共赢样板工程

时间:2019-12-15 10:56      

  中缅员工在曼德勒分输站共同操作设备。
  本报记者 孙广勇摄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在缅甸的先导示范项目和样板工程,中缅油气管道不仅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推动了管道沿线经济发展、油气产业发展,改善了当地民生。

  截至2019年11月30日,中缅油气管道分别累计向中国输送原油2485.75万吨、天然气242.33亿立方米,累计为缅甸带来直接经济收益5.2亿美元。

     

  对缅甸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缅甸北部最大城市曼德勒附近的中缅油气管道总调控中心,记者在大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途经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掸邦的整条管线以及所有站场。技术人员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远程控制原油和天然气输送过程。

  “中缅油气管道不仅对实现中国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具有重大意义,还极大推动了缅甸当地经济发展。”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总经理张强说。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在缅甸的先导示范项目和样板工程,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建成,为缅甸开拓天然气下游市场带来了商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截至11月30日,该项目累计为缅甸带来直接经济收益5.2亿美元。缅甸前副总统吴年吞说,中缅油气管道是互惠共赢的项目,将提高缅甸的经济、工业化和电气化水平,对缅甸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极大缓解当地企业和民众的用电荒

  从曼德勒驱车向南约45公里,记者来到位于皎涩镇上的中缅天然气管道曼德勒分输站。黄色的管道、银色的阀门、蓝色的机房,分输站内整洁而有序。技术人员轻轻按下控制平台上的按钮,打开分输阀,计量表指针飞速转动,来自缅甸西海岸的天然气通过数百公里的管道输送到曼德勒分输站,每天约85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从这里下载,分输入当地天然气管网。

  天然气接收门站——缅甸油气公司皎涩天然气站工作人员昂敏说,以前的天然气来自中部仁安羌附近的老气田,量少而且气压也不稳定,工业区大部分厂家都得用柴油发电甚至因缺电而不得不停工。“从2013年12月开始,中缅天然气管道向曼德勒分输。有了充足的天然气供应后,当地工业开始运转,民众生活也得到改善。”

  在距离曼德勒分输站仅几公里的贝林燃气发电厂内,8台巨大的内燃机发出轰鸣,将天然气转化为电能。这座今年5月竣工的发电厂是缅甸最大的内燃机发电项目,每年产出12.74亿千瓦时电力,可解决270万民众的用电问题。

  “发电厂使用的就是从分输站下载的天然气,十分感谢中缅天然气管道项目。”发电厂项目经理丹图昂说。记者观察到,到了晚上,曼德勒的繁华地带灯火辉煌,店铺和家庭已经很少停电,以前必备的发电机正失去用武之地。

  中缅天然气管道在缅甸的南部、北部和中部共4个场站设置有分输点,目前每天输送1700万立方米天然气。缅甸工商联合会秘书长昂基梭表示,缅甸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6%至7%之间,油气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中缅油气管道是缅甸境内重要的能源动脉和能源基础设施,为缅甸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清洁能源。

  为当地能源工业发展培养人才

  在曼德勒运营中心站控室,来自总调控中心的电话指令响起:“将过滤器从第一路切换到第二路。”“收到,人员到现场后回复。”缅甸员工台古奈答道。他熟练地抓起对讲机与设备,与同伴进入场站监护管道装置操作。

  2012年从马圭工程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台古奈应聘到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曾3次到中国培训。目前,台古奈在曼德勒运营中心担任站控调度,负责实施调度指令,执行电脑操作、阀门、设备巡检等任务。他对本报记者说:“在大学学的理论知识多,实际操作少。公司送我到中国学习,极大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技能。”

  和台古奈一样,坎亚也是2012年到中国学习的60名缅甸员工之一。他说:“两国在油气技术上差距不小。中国大学科目分得很细,学到的知识更深入。在很多方面缅甸都要向中国学习。”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十分重视属地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当地员工在管理、专业技术等岗位的比例,为缅甸能源工业培养了不少人才。项目方除了选派大学生到仰光大学和中国西南石油大学学习油气技术,还培训了焊工、电工、特车操作人员近百人。目前属地员工有915人,占项目员工总数的80%以上。

  缅甸电力与能源部副部长吞奈赞赏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为培养属地员工所付出的努力。他说:“提升当地员工的技术水平,同电力与能源部加强技术交流,将有利于缅甸油气工业的未来发展。”

  (本报缅甸曼德勒12月14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5日 03 版)

 延伸阅读

 

(责编:杨光宇、曹昆)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