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人口密度大,出行频度高,车多位少,停车难的问题咋解决?深圳有三招:一是增车位,启动停车设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公共停车场建设和路边停车泊位增设,努力增加车位供给;二是严治理,加大对违停的处罚,加强路边停车收费管理,上线路边临时停车管理体系“宜停车”,进行梯次收费管理;三是提服务,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持续完善“宜停车”,并探索停车场的智能化建设和管理,改善停车环境。
正值周末,市民张先生一家打算去华强北吃个饭,逛逛街。来到预约好的饭店,张先生发现,停车场入口摆出了“车位已满”的招牌。“本来挺开心,没想到停个车这么麻烦。”张先生说,饭店停车场入口位于深南大道路边,没法在这停车等位,只能开车转圈,“我兜了10多分钟,最后只能让家人先去点菜,自己把车停到了马路对面的九方购物中心。”
近年来,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停车难、停车乱”成为让深圳市民头疼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已成为城市管理者工作中的重点。
问题
停车需求较大
车位配建不足
“提前上班占车位”“回家晚了没车位”“外出游玩抢车位”……停车难,困扰着不少深圳车主,也成为深圳市民吐槽的高频词。
“深圳人口密度大,交通出行频度高,停车位的需求不小,停车难的问题较突出。”深圳市政协委员、深职院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深圳路外停车泊位共191.6万个。而目前深圳汽车保有量超过335万辆,停车泊位与汽车保有量之比为0.57∶1。
福田区滨河新村是上世纪80年代末建成的小区,有居民近千户。“小区刚建成时,全深圳都没几辆汽车。”老住户陈阿姨说,当年规划时,小区里正儿八经的停车位,总共只有几十个。可这些年车越来越多,小区也不断增加停车的地方。现在但凡能停得了车的地方,都是车。好多人抢到车位干脆就不开车了,“因为开出去后,再回来就停不了了。”
“深圳的一些老旧小区,在当年规划建设时,停车位就没有配建或数量严重不足。”王雪认为,深圳部分小区未配建足够停车位或地下停车场,“即使是新建小区,因为高楼层带来的人口高度密集,车位同样紧张。”
不只是居民住宅区,在图书馆、医院、购物中心、政府办事大厅等公共场所,车同样不好停。
福田区市民陈先生说,福田区政务服务大厅、街道办的政务服务大厅都是出了名的不好停车。一次他到福保街道办事,四处找不到车位,只能把车停到街道办对面的石夏村。“谁知道那天石夏村也没车位。”陈先生说,请假出来时间有限,不得已,他将车停到了街道办附近的马路边,“办完事出门,交警正准备贴单,还好我出来得及时,免去了500元罚款。”
解法
梯次收费管理
调控交通需求
为加强路边停车管理,深圳想的方法并不少。
首先是加大处罚力度。据统计,2017年,深圳交警共查处各类违法601万余宗,其中违停名列第一,近180万宗;2018年,违停再次位列榜首,仅通过电子警察抓拍违停就达31.66万宗。
目前,对于违停车辆,深圳交警采取分档处罚的方式:对普通道路违停,罚款200元;繁忙道路违停,罚款500元;如车辆停在人行横道或者黄方格位置,罚款1000元;在小区门口堵塞通道停车,造成拥堵则罚款2000元。
目前,对于违停的查处,交警部门的执法方式包括现场交警贴单、电警抓拍和违停球自动抓拍等。同时,也鼓励市民对违停行为进行监督。举报线索处罚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每宗线索奖励100元,每人每月不超过500元。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交警共收到交通违法举报线索40余万宗,累计发放奖金350万元。其中,违停占举报总数的22.77%,位居榜首。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加强路边停车收费管理,也是深圳破解停车难的重要一环。
2014年7月,深圳推出了以手机付费为主要手段的“宜停车”路边临时停车管理体系,在全市施划了18617个路边停车泊位,以满足短时停车需求、改善交通秩序。
据介绍,“宜停车”的收费原则是“停得越久越贵”。以工作日深圳市民中心附近的车位为例,停车30分钟内,收费为3元/半小时;30分钟至3小时,收费为6元/半小时;3小时以后,收费为10元/半小时。
“通过梯次收费管理,既满足了市民短时停车需求,又起到释放道路资源、调控交通需求的目的。”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停车”推出以来,路边停车管理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趋势
改善停车环境
加强智能建设
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令深圳的停车现状大为改善,违停行为大幅减少,据深圳交警统计,今年1至4月,违停执法总量同比下降29.6%。
不过,“宜停车”等加强路边停车管理的方法,也带来许多争议。
“我刚来深圳,停车位上又没写怎么缴费,为啥给我贴罚单”“我就多停了几分钟,结果就被罚了500元”“操作指南离那么远,第一次用的人谁能看到”……市民对“宜停车”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收费标识不明、缴费流程复杂等问题上。
“‘宜停车’其实还不错,但相关部门应该把服务做得更到位一些。”也有市民认为,通过收费管理,的确改善了停车乱象,但增加车位供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问题。
近年来,深圳启动停车设施“百千万工程”,即新建“百”个公共停车场,扩容“千”个有停车需求的老旧小区,增“万”个路边停车泊位,到2020年推动泊位建设10万个以上。
“加强车位供给是一个方面,我们也得做好服务工作。”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中心在广泛听取意见后,对“宜停车”进行持续完善。开通次日续时功能;对超时停车的用户采用敬告式执法;首三小时内的路边停车收费统一减免40%……“在与民共建共享路边停车管理成果中,我们实现了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该负责人表示。
根据深圳市人大代表的调查结果,目前有73%的市民认为“宜停车”收费合理,72%的市民认为“宜停车”措施方便。相比该模式运营之初近九成的反对意见,有了极大改变。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向空中要空间,是解决停车问题的必然趋势。”深圳市人大代表秦钢认为,未来深圳要支持机械立体车库的建设,充分发掘城市地上和地下的空间资源。
此外,加强停车场的智能化建设和管理,也是改善停车环境的关键。深圳市人大代表谢呼表示,希望深圳尽快将市内所有停车场纳入统一数据平台,并向社会开放,利用大数据手段解决城市停车资源配置的供需问题。
“从长远来看,要解决深圳停车难的问题,还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社会采用绿色交通出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王雪相信,这是深圳未来理想的交通发展方向。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3日 13 版)
(责编:王仁宏、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