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时间:2019-10-21 04:02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粮食安全现状,系统宣示我国粮食安全政府立场和政策主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我国在粮食安全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与1996年首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发布时相比也有许多新的进展成效。立足新时代新起点,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深刻认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当前,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保障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准确把握“头等大事”,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粮食安全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全球饥饿人数连续3年增长,2018年达到8.2亿人。国际粮食贸易面临着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干扰,不稳定因素增加。虽然近年来全球粮食供应总体宽松,但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实现全球2030年“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第二,回顾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计、强国之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自古以来,粮食就被看作“政之本务”,粮食储备被认为是“天下之大命”。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发展大局就有了坚实基础,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就更有底气。我们是人口大国,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居安思危,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第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三大经济安全。袁隆平院士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这就是粮食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只有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有能力掌控和维护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做到“手中有粮”,方可“心中不慌”,才能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贯穿白皮书全篇的主题主线。要结合当前形势,学深悟透、弄通做实,深入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粮食尽管连年丰收、储备充足,但不能高枕无忧,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我国粮食年总产量连上新台阶,连续多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企业达到2.3万户,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粮食市场供给充足、市场平稳,进入粮食安全形势最好、保障能力最强的历史时期。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粮食消费总量刚性增长,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压力较大,我国粮食产需中长期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要增强忧患意识,准确把握“多”与“少”、“质”与“量”、生产与流通、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外“六对关系”,切实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在资源约束趋紧背景下,保障好近14亿人吃饭,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就整体而言,坚持立足国内,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要更多装自己生产的粮食。从品种来看,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稻谷、小麦等口粮保住,切实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就质量而言,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粮食产品质量安全。就价格而言,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着力保证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新时代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对此,白皮书从七个方面作了概括。主要是:在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方面,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方面,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完善生产经营方式。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方面,积极构建多元市场主体格局,健全完善粮食交易体系,稳步提升粮食市场服务水平。在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方面,注重规划引领,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发挥粮食储备重要作用。在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方面,加快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转化,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提升粮食储运科技水平。在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方面,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深化粮食“放管服”改革。

  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会同有关方面,全力抓改革、促转型,着重补短板、强监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一是积极推动立法修规,加快实现粮食安全治理的法治化。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加快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进程。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在立法宗旨上进一步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聚焦。要加快修订出台《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组织起草《粮食储备管理条例》;同时,支持各地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管粮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要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确保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三是扎实开展粮食库存大清查,创新强化粮食执法监管督查。认真扎实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完善长效机制,坚决堵塞漏洞。

  四是认真实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两项考核”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责任考核体系,在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

  五是推动粮食流通现代化,做好市场和流通的文章。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巩固放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改革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六是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构建粮食安全“产购储加销”体系。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机制,完善粮食产销合作机制,健全粮食安全决策咨询机制;创新完善全链条粮食调控;着力推动军民融合军粮供应、粮食应急保障、粮食物流现代化建设。

  七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要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一个目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实施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推动全国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16日 10 版)

(责编:李枫、岳弘彬)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