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海巡天,展“飞鲨”雄风

时间:2019-12-01 05:57      

  渤海湾畔,风高浪急。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一架架“飞鲨”舰载战斗机依次起飞、返航。

  这里是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基地。该部于2013年组建,是我国首支航母舰载战斗机部队,是航母编队作战体系中的“尖刀”。

  今年国庆阅兵,海军5架歼—15“飞鲨”舰载战斗机从这里起飞,在天安门上空疾飞而过,中国“飞鲨”再次引来世人的目光。

  这是一支从无到有、披荆斩棘的部队。

  飞机每次起降,都会在航母甲板或模拟飞行甲板上留下漆黑的轮胎痕迹。时间久了,重重痕迹叠加,就被称为“黑区”。

  当初,舰载战斗机事业完全是一张白纸。“我们缺技术积累、缺图纸资料、缺标准规范、缺组训经验,是一批批年轻飞行员用一道道轮胎擦痕,记录下了一个又一个开始,一个又一个‘第一次’。”部队长张叶说。

  很多“第一次”,都与风险为伴。一天,一名飞行员驾机返航即将着舰时,一团海雾忽然吹来,能见度极差。这种情况在此前的训练中从未遇到过,看上去完成着舰十分困难。面对恶劣的着舰条件,平时的严格训练让他保持着镇静。他努力控制着飞机,一次次校正飞行姿态。终于,飞机稳稳地挂住了拦阻索,着舰成功!

  如此“惊心动魄”的着舰过后,这名飞行员回到休息室,没顾得上“喘口气”,直接写起了着舰体会,“这样的情况第一次遇到,要好好总结一番。”

  就在许多“第一次”的探索总结中,一批批舰载机飞行员梯次衔接、自信成长,取得航母飞行资质认证的“尾钩俱乐部”成员越来越多……那年,舰载战斗机第一次在辽宁舰上成功实现夜间起降,至此,我国自主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攻破了全部着舰技术难关。

  “要想真正具备实战能力,必须经历实战化训练的摔打。”该部政委张立春说。

  舰载机每次从14度的舰艏仰角起飞,都像是被高高抛起,如果要紧接着执行超低空飞行战术,毫无疑问是十分困难的。

  “飞机就贴着海面,浪头一个一个涌过来,似乎随时都能打到翼尖。”一位飞行员回忆说。高度一降再降,难度一增再增……最终,飞行员们熟练掌握了这项战术技能,而他们的探索也被写进后来修订的海军航空兵部队军事训练大纲。

  2016年11月,该部首次组织实弹演练。很多人觉得,初次演练实弹课目,没必要添加别的战术动作来增加难度,稳妥一点更好。

  “只有从难从严,才能训出真正的战斗力!”指挥员戴兴说。于是,一架架“飞鲨”腾空而起。战机贴着海平面灵活机动,避开“敌”重重防线。锁定目标,导弹呼啸而出,靶船瞬间“开了花”。

  体系作战、联合对抗、自由空战、未知环境等实战课目,已成为这支航母舰载机部队日常训练的“标配”。近年来,从渤海到黄海,从近海到大洋,他们创造了驻舰飞机数量、出航飞行时间、航次内飞行强度、单批次放飞密度等多项实战化训练纪录。

  2016年12月,中国航母编队首次穿越宫古海峡,前出第一岛链,驶向“更深的蓝”,在近似实战环境中开展全系统、全流程、全要素整体训练和演习。这标志着航母编队基本形成远海攻防作战能力。

  “‘飞鲨’作为航母编队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必须实现远海飞行,完成远海保障,进行远海作战训练。”张叶说。

  强军引领,使命催征。中国“飞鲨”,用一次次复杂海况下的完美起降,飞出了海空“铁拳”的新航程。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01日 06 版)

(责编:李枫、岳弘彬)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