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接触短视频比例不断攀升 家长如何管?
近几年,未成年人接触短视频的比例不断攀升。短视频具有趣味性、知识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点,比较符合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深得他们的喜爱。这也意味着成年人要多关注短视频使用情况,加强引导,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显示,70.8%的受访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直播软件,大多数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直播给自己带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31.8%的受访未成年人表示在时间管理上变差。
70.8%受访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
本次调查发现,70.8%的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直播软件,29.2%的未成年人没有使用过。
女生用过短视频/直播的比例比男生高8.4%,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使用情况差异不大,小学生用过的比例略高。
本次调查中,未成年人对自己使用短视频或直播后在各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在多数方面未成年人认为自己变得更好。其中,77.5%的受访未成年人认为自己使用短视频或直播后在信息获取方面变得更好,超过六成未成年人认为自己在生活技能(67.4%)、兴趣爱好(64.8%)、艺术素养(62.9%)方面变得更好。在信息安全(59.2%)、知识学习(53.6%)、朋友交往(51.6%)上,也都有超过半数的受访未成年人认为变好。
最后是时间管理。认为使用了短视频或直播后时间管理变好的未成年人仅有34.8%,33.4%认为没影响,还有31.8%的受访未成年人认为自己在这一方面变差。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5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的创作与传播,鼓励和支持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适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特点的网络技术、产品、服务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对于短视频/直播,有趣的形式是载体,丰富的内容是内核。各平台应准确定位,发挥各自的优势生产、创作适合未成年人群体观看的内容,使短视频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丰富信息、学习生活技能、培养兴趣爱好、提升艺术素养等的辅助工具和助力器。
六成多家长对孩子使用短视频进行过管理
调查显示,65.3%的家长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进行过管理,也有34.7%的家长没有管理过。不同性别之间几乎没有差异。
学段比较发现,家长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管理更多,分别有80.1%的小学生和71.2%的初中生在短视频使用上受到过家长的管理。而高中生中家长管理过和没管理过的比例各半。
对家长管理方式进行调查发现,设置时间锁或规定使用时间是家长最多使用的方式,比例为57.5%。设置青少年模式的管理方式也较为常见(51.4%),44.5%的家长通过告知孩子刷短视频可能产生的风险,来管理孩子使用短视频。通过经常与孩子一起讨论在短视频中看到的内容来进行管理的家长不足三成,两成家长会选择陪伴孩子一同观看。
小学生家长更愿意采用青少年模式和陪孩子一起观看的方式进行管理,中学生家长则更倾向于告知孩子看短视频可能产生的风险、与孩子讨论所看内容的方式。这种差异可能与小学生家长会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中学生思想趋向成熟,更有自己的思考、观点、独立性有关。
通过数据可见,家长的管理方式主要以限制和说教为主,采用交流、陪伴等方式来进行管理的家长还很少。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接触短视频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不愿意、不敢和孩子聊短视频话题,更不会跟孩子一起看短视频,或者给孩子推荐短视频。事实上,任何的网络场景,如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都会给未成年人带来时间管理和消费管理上的风险。与其“堵”,不如“疏”,这就要求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培养数字时代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孩子从小养成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休闲习惯、学习习惯、消费习惯。
我们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参与权和创造性,同时,把短视频的内容和使用作为亲子沟通的渠道,给孩子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观看的内容,与孩子针对有趣、有益的短视频展开讨论,跟着具有实操性的科普、艺术等短视频进行实践,或者与孩子一起尝试拍摄短视频,在交流和沟通中理解未成年人喜爱短视频的心理,了解未成年人的成长需求与烦恼困惑,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使用短视频的需要和好奇心,也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言传身教、因势利导。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孙宏艳 北京林业大学 马铭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赵竹青、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