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科技学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技编辑协会承办的“如何科学认识、准确报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科学传播活动在北京举行,北斗重大专项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谢军,航天五院通导部导航卫星总体研究室主任张旭,北京科技记协的副秘书长、北京科技报社副总编马宁出席活动。
活动上,谢军围绕我国北斗卫星的重大科技实践以及科学传播的话题,分享了个人的思考与见解,进一步加强航空航天知识的培训指导,引导公众对北斗导航系统的科学认知。
“北斗卫星系统是国家正式立项的工程研制任务,是一个国家基础设施。”谢军指出,卫星导航系统无处不在,通过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的有效衔接,为百姓提供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老百姓买一个跟北斗有关的产品,是信赖国家的重点工程的成果,但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机构负起责任,把国家的重要基础传递好。”在谢军看来,在传递过程中,向民众传达科学、准确的内容,媒体的传播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我们需要全链条的做好工作,这不是媒体的事情,但媒体要充分了解产生过程。”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时谢军介绍,“将会结合人工智能介入智慧社会的现状,围绕卫星的自主能力来做,让卫星真正和天上自然界的北斗七星一样,尽可能地减少对地面的依赖,真正做到‘天上好用,地面用好。’”
谢军表示:“希望关注到真正研究卫星应用的企业或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如黄海、南海渔船上短报文的应用,到那里去了解北斗系统是否真的好用。”
最后谢军提出,“未来将会着力培养科普讲解型的人才,向公众传达更为通俗易懂的内容”,他进一步强调,希望多方媒体能将科技内容充分理解后,通过浅显、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更好地接受科学知识。(实习生黄多)
(责编:王连香、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