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崔元苑)今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就联合研究报告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联合专家组分子流行病与生物信息学组中方组长杨运桂在会上介绍了分子溯源的相关工作。
杨运桂介绍,分子溯源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开展:一是系统梳理武汉早期病例的基因组序列。二是系统收集整理全球早期的病例系列、对应国家的分布以及系统收集整理已知的不同物种基因组序列,构建分子溯源最关键、最核心的基因组序列以及信息数据库。
杨运桂介绍,世卫联合专家组分子组的工作具体取得了以下进展:
一是建立了全球新冠病毒信息资源库,整合了基因组以及可及的流行病学、临床等数据,为顺利开展分子溯源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和信息。
二是通过分子数据与流行病数据的整合分析,系统研究了这个系列的变异与各类暴露因素的关联关系以及规律,为溯源的方向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还有基于早期的病毒序列的系统演化分析,和它最早共同祖先出现的时间的理论计算,来研究早期病毒的传播演化特征与规律,对武汉早期的新冠疫情进行了系统研判。
三是全面整合了全球已经公开的早期病例、环境或更早期存留样本的新冠病毒检测和测序的系列信息,尤其是系统梳理了早于武汉的疑似病例的阳性样本序列。
杨运桂表示,基于此,对下一阶段的溯源工作,联合专家组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要建立一个整合全球所有新冠基因组的整合数据库,包括基因组序列、流行病、宏基因组以及环境等相关数据。
二是在测序深度和测序平台之间提出指南性的要求。
三是通过文献梳理,专家组也认同比武汉更早的国外序列样本的存在,提出了要在全球范围内继续跟踪早期全球的病例样本。
四是扩大在全球范围内物种的筛查,对分子组方面进行梳理。
针对近期新冠病毒出现多种重要的变异毒株,杨运桂分析指出,新冠病毒是RNA病毒,突变是病毒本身一个正常演变的过程,也是一种不断适应人类及环境的一种表现。说明了人类与病毒的博弈斗争很艰巨,需要全球一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