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我们国家再往前发展也要靠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氛围,营造优质环境。”“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
天津北方网讯:“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我们国家再往前发展也要靠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氛围,营造优质环境。”“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
两年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科技创新作为主责主业,持续增强科技园核心竞争力。
两年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始终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加速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引智、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的统筹能力。
如今,创新火种已在园区成燎原之势,创新基因正在园区持续迸发。
截至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突破2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同比增长192%;国家科技中小企业65家,同比增长242%;雏鹰企业达57家,同比增长714%;拥有5家市级众创空间;市级以上双创载体达6家;离岸人才基地落地海外项目26个;吸引各类人才1500余人。
两年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围绕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打造“3+1”产业体系。形成了以卡雷尔机器人、致导科技等为代表的智能科技产业,以赛优医药、仁合益康等为代表的生命大健康产业,以蓝星清洗、达因建材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产业,全力打造有灵魂的产业园区。“我们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实现园区工作高质量发展。”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表示,两年过去了,在创新精神的驱动下,不少园区企业正在拥抱前沿科技,实现了新突破。
去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企业赛优医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基于循环肿瘤干细胞构建肿瘤患者个性化诊疗平台”项目获得了首届天津“海河英才”创业大赛海外人才创业赛二等奖,同时,天津赛优天然药物中阿联合研究中心项目入选2020年天津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认定清单。赛优医药公司总经理徐兴东介绍:“园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创新创业环境,让我们能够安心发展。目前,我们公司的项目已经开始进行市场化拓展。”
与此同时,园区其他企业也在加快自主创新成果应用,其中,飞图同辉的网数集群对讲机技术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实现应用,菲尔茨智能科技公司被评为2020中国建材服务业100强,自主创新已在园区内遍地开花。
16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再传捷报。
天津联汇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机器人研发总部项目、法施达(天津)技术有限公司、中电云脑健康医疗大数据运营平台与研究院项目等12个项目集体签约落户,为区域产业阵容发展升级再添全新助力。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枢纽,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充分利用了北京中关村和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发展潜力大,对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党委成员、数据科学家,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龙龙告诉记者,“这里的营商环境很好,在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的前期沟通中,园区为我们提供了一对一的帮扶,争取到很多利好政策和资源,像是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天津经开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表示:“此次签约的项目既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又符合企业和园区的发展意愿,将会为园区及经开区引领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发挥积极的作用。园区将在服务好落户项目的前提下,持续发力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带动产业不断升级。”
纷至沓来的不仅有优质的企业和项目,还有量身定制的政策“大礼包”。
滨海新区16日发布了新一轮支持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天津样板。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滨海新区承接疏解项目1523个,协议投资额5439.1亿元,已超过2016年至2018年三年之和。其中,2019年承接疏解项目468个,协议投资额2711.9亿元,比2018年投资额翻了一番。截至2020年11月底,滨海新区已承接非首都功能重点项目超过1000个,比2019年项目数翻了一番,协议投资额已超过2720亿元。
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到2025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初步构建成类中关村科技创新生态;到2030年,形成成熟的类中关村科技创新生态;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引领区、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高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津云新闻编辑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