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洲留学生选择到中国高校就读,成为用行动传播中非友谊的使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发生了许多中非携手、合作抗疫的感人故事。
天津北方网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洲留学生选择到中国高校就读,成为用行动传播中非友谊的使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发生了许多中非携手、合作抗疫的感人故事。
“我是喜欢中国文化才来这里留学的。我已经在天津学习、生活4年了,这些年我过得很好,所以中国遭遇疫情的时候,我决定跟中国一起度过这个特殊时期。”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时候,走还是留,是不少在华留学生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2016级马达加斯加留学生唐磊(中文名)说,“那时家人频繁打电话,希望我回国,但我相信学校、相信中国,便选择留下来,和老师、同学们共渡难关。”
师大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专业2016级本科生迪比(中文名),是来自尼日利亚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经历了疫情防控初期的担心、犹豫后,他也决定留下来,利用封校这段时间努力学习。“老师们从课程设置到日常监督检查、心理关怀……付出了很多辛苦,在这里学习、生活的环境很融洽,让我们留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安全、安心求学。”迪比说。
唐磊和迪比认为,留在中国这7个多月里,更重要的收获是,他们见证了抗击疫情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国国情课”。
“中国仅用10天左右的时间就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这种效率让我惊叹。”唐磊和迪比表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是中国快速控制疫情的关键。”
疫情发生后,为有效防止疫情传播危险,天津师大立即封闭校园,每天为在校学生测量体温、对宿舍楼消毒消杀,并及时发放了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医疗防护用品,同时,通过微信群持续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呼吁学生减少外出、自觉保持社交距离等。为方便在校学生生活、尽量减少外出购物带来的感染风险,学院还组织教师协助购买生活用品,为身处异国他乡的学子营造了家的温馨。唐磊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请缨加入志愿者队伍,承担起为在校国际学生代取送快递工作。快递量多时,需往返数趟才能取完;包裹运回后,他还按姓名编号一件件整齐摆放到大厅一角,方便大家快速找到自己的快递。从3月1日到复课开学,整整坚持了75天。回忆起这段经历,他对记者说:“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时刻惦记、关心我们,让我们倍感温暖。与老师为我们付出的辛苦相比,这点事根本不算什么。”
“现在我的家人和朋友有疫情防控方面的疑问都会来问我,我也时常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抗疫经验。”唐磊深有感触地说,中国自己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却在第一时间向很多非洲国家包括他的祖国伸出了援手,“中国和非洲在联手抗击疫情,我和亲友们都有信心。”
“在中国这4年来,我感受到了满满的爱,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老师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我只有努力学习,用优异成绩报答母校。”从刚来时一句中文不会说,到汉语水平考试通过四级,更在不久前结束的论文答辩中荣获天津师范大学2020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迪比说,他的成绩凝结了许多老师和管理人员的心血。如今,他和唐磊都将留在天津继续读研深造,“我们希望学有所成后,为增进中非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天津师大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建立的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被誉为“中肯教育文化交流史上的里程碑”的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也见证了中非传统友谊的传承与弘扬:该学院师生拍摄了声援中国抗击疫情的视频;本土汉语教师彼得在课堂上介绍了中国抗击疫情的情况和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的生动故事,还分享了来自中国的防疫知识和抗疫经验;肯雅塔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内罗毕大学教职员工和百余名学生纷纷来到孔子学院,送上对中国的真挚祝福;两校校长通过视频分享防疫经验,并通过募捐、邮寄抗疫物资等实际行动互相支持、共战疫情;由中国政府资助兴建的孔子学院综合大楼今年5月启用,成为增进两国人民了解、巩固中肯友谊之桥。(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