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场“瘦身减负”攻坚战
高原,火箭炮实弹射击气势如虹。
官兵进行极限体能训练。
放在以往,像指导员赵亚文这样的授课,许多人是不敢去尝试的。
因为,这是一堂不同于往常的“三无”课程——无教案、无笔记、无讨论环节。有的只是赵亚文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简要的提纲。授课以启发官兵进行发散性思考为结束,而不是官兵习以为常的讨论。
这堂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师在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多乱杂”问题上打攻坚战的决心和行动。
制度先行,让教育时间的安排不再“人人可伸手”
赵亚文之所以有时间筹划这样一课,得益于不久前师里出台的硬性规定。拿到当月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表后,他的第一感觉就是清爽——教育内容紧扣当前官兵思想实际,每月至少有一天让基层进行自主教育。
赵亚文介绍说,结合调研,师里推出了更新理念、严格制度、规范落实、优化评估、提升能力等具体措施,明确了谁来统筹、如何落实、怎样结合等内容。这让赵亚文感到有了自主作为的空间。
事实上,该师很多基层官兵对这些举措能否落实心存疑虑,生怕教育日前再来个补充通知。在这些举措下发的第一周,不少宣传干事互通电话,比较教育计划,询问活动内容,总担心自己的安排内容比别人少了什么。
根据“合并同类项、删减多余项、聚焦中心项”的指导思路,某团宣传股股长徐光福率先 “吃螃蟹”。他第一个在教育计划表里“做减法”——将原本安排在教育日的行车安全教育,挪到驾驶员道路驾驶前,以理论授课和检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落实。
徐光福介绍,根据师里的指导意见,各团在教育落实方面采取归口管理制度,对于业务教育、专项教育、临时教育必须按已明确的权限和流程,由宣传部门统一进行规划,防止多头下达教育任务、多头部署教育内容,防止其他业务机关拿着主官签批的“尚方宝剑”发号施令。
该师领导说,要真正发挥法规制度的指导和约束作用,首先应当从教育“多乱杂”问题发生的源头进行约束和纠治。
“如今,大家对这些新措施都不再存疑。”徐光福说,因为在师政工会上,减负措施得到师团机关领导的一再肯定。
当新的制度规定开始实施,该师各部门都可以向教育时间“伸手”的局面得到改观,一些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变得更加灵活、有效。一些部门开始对自己手中的“资源”挖潜,比如一些像安全行车、爱装管装之类的业务性教育被“请”出了教育日,改为在专业训练间隙、车炮场日进行,不仅提高了针对性、现场感,也更加简捷高效。
推动“供给侧改革”,用零碎时间高效搭建起教育课堂
该师明确提出,要更鲜明地发挥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让思想政治教育聚焦备战打仗。
用零碎时间高效搭建起教育课堂,让每一项教育内容都向备战打仗聚焦。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该师所属连队的指导员们各显身手,在一个个时间和地点,运用创造性思维,搭建起教育的临时课堂。
“国家总体安全观”——看到当晚的理论学习题目,上等兵李坤感到“有些头大”。“国家总体安全观”这个内容在官兵的必读书目之中,李坤曾尝试读过,最终因为看不懂的名词太多而作罢。
然而,当晚的理论学习辅导中,指导员张卫波并没有照本宣科地组织读书,而是先给官兵们讲了几个著名的战例,官兵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官兵看不懂的一些名词,张卫波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通俗化解释。
国家安全并不只体现在军事领域。通过当晚的理论学习,官兵们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又多了一份认识和警醒。
有时间有条件就打“阵地战”,时间零散的情况下“打游击”效果也挺好。半个小时的读书活动,在效果上相当于开展了一次战备教育,这让基层指导员有了更大的勇气解放思想,开始尝试寻找更加灵活高效的教育方式。
组织官兵看完某历史题材影片后,指导员巩昭奇立即抓住时机搞了一次“清除和平积弊”随机教育。他回放影片有关画面,结合剧情作了简要分析,让官兵进一步认识到,和平积弊要不得,如果不想让类似悲剧在今天重演,现在就得全身心投入训练,做好打仗准备。
“放在以前,看完电影肯定就急匆匆洗漱休息了,没想过这里还能插进一课。”连队官兵的反馈也坚定了巩昭奇的信心。
老士官李国祥表示:“大家的情绪决定着他们的接受程度,又累又烦时,官兵对理论解读的接受度必然较低,而在慷慨激昂时搞随机教育,特别容易引起大家共鸣。”
一场电影也能用作开展战斗精神教育的素材。这种在教育时机选择方面的转变,满足了官兵对知识的渴求,契合了增强教育战味的要求,还照顾到官兵的心理变化,收效明显。
这些新阵地的成功开拓,也让该师的指导员们把更多目光瞄向周工作安排表,寻找着一个个可以提高教育质效的新契机。
教育落实情况怎么检查,不妨先从改变“指挥棒”指向做起
不断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给机关该如何检查教育落实情况提出了新要求。
针对以往检查导向出现偏差导致一些教育落实变形走样的问题,该师政治工作部明确规定:坚持按级履职、按级负责,特别是检查考核,师本级工作组以抽查为主,每月不多于一次,团每周督导以听取官兵反映为主,每半年进行一次普查,不能另搞一套和层层加码。
在新出台的措施中,该师还对本级工作组检查内容与标准重新进行了明确,包括检查方式以实地检查和现地听课为主,检查内容不得超出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规定的范围。评估教育质量与效果,以面对面听取官兵意见建议为主,不得以笔记质量、软件资料多少作为评价主要依据等。
基层自主讲课时间在“回归”,检查这根“指挥棒”的指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需要官兵提交的对照检查数量减少,官兵有了更多时间阅读理论书籍,研读其中的内容,而不再需要绞尽脑汁给书籍“做旧”。
笔者在采访中看到,随着检查笔记方式的改变,官兵在记笔记时更注重自己的收获与感悟,面对面讨论的次数增多,思想认识也在激烈的交锋中越辩越深刻。
前不久,一场“智能手机进军营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取代了教育计划里的分组讨论,在教育日激烈展开。辩论赛中,不仅辩手据理力争,场下观众也频频“抢话筒”,与以往一些讨论交流中“出公差”式的发言形成了鲜明对比。
该营教导员陆祖涛说,不再把教育现场的秩序作为主要讲评内容,这一改变开始让一些教育“活力四射”。以前,对于放手让辩手去辩论这一做法,教育的组织者一般不会采用,生怕大家有哪句话讲了“歪歪理”。其实,如果不公开批驳,“歪歪理”一样存在,私下里的嘀咕反而更易造成不良影响,还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让错误思想暴露和消灭在“阳光”下。
为了让教育者大胆创新,该师建立健全教育协调、上课准入、推门听课、集中补课、督导检查等效果评估等机制,突出受教育者的体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标准,减少纸上留痕,注重脑中留印,注重通过言语交流看认知、透过部队士气看效果,让教育导向更鲜明、效果更实在。
该师在这些机制上的调整与变化,一开始反倒让有的基层单位感到“不习惯”。听说师检查组要来抽查,某连官兵赶紧拿起应知应会要点,复习相关教育专题要点、时间节点、主要内容,却没想到工作组只问了大家对主要观点的个性认知,并对开展配合活动的意见建议作了收集梳理。
“迎检压力减轻了,大家就会把主要精力用于探寻更高效的教育路子。”谈到检查模式的变化,某营教导员赵军由衷称赞。
教育者如何才能获得 “一桶水”,必须迈过素质立身这道坎
该师思想政治教育检查模式的改变,不仅赋予了教育生机和活力,也给教育者留出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探索政治教员培育路子过程中,他们开始由以前的“一张卷子”定效果,向“3+X”的能力培养模式转变。
该师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克依木江解释说,以前组织政治教员培训,习惯于通过最后一次理论考核或者一次试讲这“一张卷子”看效果,周期短、内容少,难以真正摸清底数。新模式则要求指导员在过基础知识、语言表达、备课示教三关的基础上,在微视频、演讲、动漫、心理知识、法律常识等众多项目中再选择一项进行学习并限期进行成果展示。
在基层,教育者到底需要什么素质?这一标准以前是由上级确定,相关培训也基本上由师里统一计划安排。新的培训模式下,确定这一标准则是基于发给官兵的“我最喜欢的一堂教育课”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该师收集了官兵最希望指导员具备的能力素质意见,并依此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者今后的学习方向与内容。
该师积极将教育者的学习向网络空间拓展,引导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军职在线”等网络课程的助力,使教育者在看清差距的同时,也在向着“自己先有一桶水”的目标努力。
从这种改变中,基层指导员们感受到了切实压力。某连指导员梁家府表示,“以前时间紧,照本宣科没人对外说,现在处处都是讲公开课,讲不好会很丢人。”
由于自主性更大,各个连队的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变高,经常会在训练间隙交流、品评相关指导员的授课能力情况,这也在客观上倒逼着教育者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随着教育自主空间的扩展,政治教员队伍进一步扩大。以前,因为对迎检和“过关”考虑较多,很多指导员事事大包大揽,即使安排排长和思想骨干授课,也只限于让他们上个三五分钟的微课“打打边鼓”。这次,该师明确规定,必须给思想骨干留出时间,以便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指导员给我当‘参谋’。”谈到这一点,某连上士邓俊平话语里充满了自豪。作为连队的训练尖子,邓俊平数次在上级比武中斩获金牌。在指导员帮助下,他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兼顾科学训练知识,给战友们上了一课。不少官兵表示,让邓俊平这样的典型上讲台,不仅说的话大家爱听,他的成长史也更有说服力、更加可信可学。
卸重减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在该师领导看来,致力于教育“瘦身减负”是一场官兵全员参与的攻坚战。探索的脚步仍在继续,只要官兵们开拓创新、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上决战决胜。
(责编:陈羽、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