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对飞机着迷。大场机场距离我家有5公里,我经常到跑道边的农田看飞机起飞,内心的兴奋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飞机离普通人似乎很遥远,但我却萌生了“长大后造飞机”的念头。高中毕业后,我选择进入技校,练习成为一名航空产业工人的基本功。想到将来要进飞机厂造飞机,我练得更起劲了。
1980年,我如愿以偿,入职上海飞机制造厂(现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刚开始做的是修飞机的工作。我修过很多种型号的飞机,但大多来自其他国家,我有些失落——要是能参与制造我国自己的飞机,那该有多好!很幸运,我得到了直接参与“运十”飞机零件模具制造的机会。但还没来得及在“运十”项目大显身手,便连续经历了“运十”项目叫停、工厂入不敷出、麦道飞机下马等一系列坎坷。我和同事们咬牙坚持着,我们相信,中国一定会造出自己的大飞机。
2002年,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立项,总装制造任务落到了上飞厂肩上。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成立,C919大型客机项目也尘埃落定。
我努力发挥自己的技能,靠着一双手、一台传统的铣钻床,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零件的加工。想着这些零件将被精准安装到我们国家自己造的飞机上,我就更有干劲了。2008年11月28日,首架ARJ21飞机实现完美首飞,我在现场久久站立,内心无比激动。
短短几年间,从“盯着一架飞机干”到“多架飞机一起造”,从试验研制到交付“三大航”,紧锣密鼓、高歌猛进。今年7月10日和7月15日,国航、南航首架ARJ21飞机分别首航,客票销售火爆。4年来,ARJ21飞机累计安全载客超过了100万人次,大飞机事业步履铿锵。
去年10月1日,我受邀登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的“凝心铸魂”彩车,看到载有C919飞机模型的上海彩车缓缓前行,“振兴中华”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更加强烈。
追梦的脚步不曾停止,C919大型客机将是下一个投入市场的国产大飞机,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如今,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我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正以平均每天完成800余个零件的速度推进生产,其中既有指甲大小的零件,也有一间房子大的零件。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生产线实现智慧升级,24小时无人作业,飞机零件源源不断运往装配现场。
工作40年来,我跟随中国民机事业走过峥嵘岁月,也在大飞机发展的辉煌征程中感受到了逐梦小康的坚实步伐。我相信,中国大飞机将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航线上,带着旅客去看世界。
(作者为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中心数控车间特级技师,本报记者沈文敏采访整理)
栏目投稿邮箱:rmrbzxxkzw@126.com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2日 06 版)
(责编:白宇、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