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生活,让古文浸润心灵

时间:2020-07-21 13:32      

内容提要:同学们好!上一次,我们一起品鉴了国学经典的魅力。今天再来一起欣赏两篇古文,听听它能带给我们什么吧!

天津北方网讯:同学们好!上一次,我们一起品鉴了国学经典的魅力。今天再来一起欣赏两篇古文,听听它能带给我们什么吧!

还记得那个学画如痴的王冕吗?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这篇小古文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了王冕小时候专心致志读书的故事。他好学不倦,已达到入迷的程度:他放牛时在学堂窗外听大家读书,就暗暗记在心里。晚上回家时却把牛忘了,以致践踏了别人的庄稼被责骂,父亲大怒鞭打他,可即使如此他仍和以前一样。王冕寄住在寺庙时,夜里就捧着书坐在佛膝上,借着长明灯的光亮诵读,书声琅琅一直到天明。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为他长大后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奠定了基础。

《王冕好学》的作者宋濂同王冕一样,也是个为读书而痴迷的人。宋濂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赠予马君,向他介绍了自己幼时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他勤奋学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此篇赠序,宋濂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引申而出,从借书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写自己因家贫无书,只好借书、抄书,尽管天大寒,砚结冰,手指冻僵,也不敢稍有懈怠,突出自己少年时代求学的“勤奋与艰难”的好学精神。文中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感情真挚,婉转含蓄,平易亲切,语重心长,颇具感人力量。

听了这两篇古文,你从王冕和宋濂的成功经历中是否能有所得呢?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自己能安于清贫,不慕富贵,所以终于学有所成;又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长歌行》中也写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看来,学习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我们自己主观的努力,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勤奋刻苦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国学打开了润泽心智之门,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路上,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诵读,你将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希望你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成为通晓文义、通彻学问的博学之士;成为行谊谨厚、品行端方的谦谦君子。(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