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化教学趋势的日益彰显,国际课程体系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但面向想要中途在国内和国际课程体系间双向转轨的学生需求的连接性课程体系还并不常见。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发觉自己当下学习的国内或国际课程体系并不适合自己,但苦于中途转轨课程衔接性薄弱,不敢轻易尝试改变。为此,协和教育浦东课程中心以打造创新型个性化学习空间为出发点,为有此需求的学生创建了联通国内与国际课程体系的创新课程。
协和浦东课程中心
打通国内与国际教育衔接壁垒的桥梁课程
为帮助想从国内课程体系转轨到国际课程体系的学生顺利升入理想国际院校,协和浦东课程中心创建了以IGCSE课程为蓝本,适合14-16岁学生的特色“桥梁课程”。
“简而言之,桥梁的一段对接国内体系的初中阶段国家课程,另一端则对接的是十一年级阶段的国际课程。”李舒说,“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并非完全依照IGCSE课程流程推进,而是以我国学生学习背景为基础,结合国家课程,调整了课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
协和浦东课程中心主任 李舒
据李舒介绍,对没有国际体系课程学习经验的学生而言,其学科知识掌握情况是完全可以与国际对接,甚至要更强的,因为我国国家课程体系十分严谨,但学术英语和学科英语有可能是薄弱环节。因此,“桥梁课程”采用了部分科目加入双语老师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打通英语关。
“我们对这些课程的教师提出的要求是,除了能用双语流畅教学外,更要懂得中国学生在接受双语学科教学时遇到的语言障碍点在哪里,并帮助他们彻底解决语言问题。”李舒说。
协和浦东课程中心外教在授课
同时,“桥梁课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桥梁课程’学习期间是有空间让学生在国内教育体系与国外教育体系转轨的,如果实在不适应,在上课一学期的时候也可以无缝回归国内教学体系。”李舒说。
导师跟踪与生涯规划助力个性化培养
协和浦东课程中心的“桥梁课程”还有着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色,其体现之一便是导师制教学及生涯规划师、升学规划师的配置。
“与一般意义上的导师不同,我们的导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并从九年级起对学生全科学习表现进行及时跟踪,同时配合生涯规划和升学规划师,对学生的未来规划给予一定的指导。”李舒说。
从学生九年级入学开始,协和浦东课程中心就会将生涯规划课纳入其课程体系。与普通的未来规划指导不同,协和浦东课程中心的生涯规划课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引导和赋能为教学手段,以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前提。
“九、十年级的学生正值思考人生和未来,但又不能完全确定自己喜欢或适合的方向的阶段,因此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找寻、确定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李舒说,“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设计,我们就能以学生的思维走向为出发点,唤醒他们的自我认知,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和远大理想。”
不忘家国情怀的全人培养
除了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国际化教学的科目,协和浦东课程中心的“桥梁课程”还包括了中国社会研究课程和拓展课程(CCA)。
中国社会研究课程以中国社会问题为中心,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教学模式,衔接国内、国际课程的人文学科内容,为学生的文化输入和输出搭建了桥梁,也为学生升入高年级所需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培养有‘中国根’的孩子是我们的办学宗旨之一。”李舒说,“因此,我们会通过课程设置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国社会形态和人文常识,鼓励他们以研究的方式思考和探究对中国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并从中培养起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学生们‘走出去’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