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副总裁朱民3月18日,在以“2022:全球经济复苏分化”为主题的《财经智库》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发布会上指出:2022年之后的世界经济金融将走向“滞胀”(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全球经济或进入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新格局。我国要做好政策准备,特别需要通过改革建立灵活的市场应对机制。
3月19日,著名三农学者温铁军发表了《美元的“自毁信用”和人民币的崛起》的文章,文章从“中央提出我们要对金融风险预做准备”的要求谈起,就“我们国家的经济主权中的核心主权是金融,已经展现出内外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复杂性了”。“因此,我们现在讲经济安全、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等也是在一个高度透明的体系内”。提出了“如何把国内国外防范金融风险看成是一个整体”“我们能不能有效的用国内的政策把内外相关度很高、并且已经几乎是一个透明的体系,来靠国内的有关政策做出一个有效的风险防控”“恐怕难度比较大”的问题。
这让笔者联想到最近读到的全球二维码扫一扫专利技术发明人,码链创始人徐蔚在他编著的《码链-大变局中遇见未来》新书里,从对旧世界正在坍塌的研判,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到理论、从专利技术应用到新生态数字经济体系的构建、数字时代数字人物联网生态模型的创设等阐述中,看到了这位立志于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技工作者的情怀,以及他为应对变局做好政策准备,提出的有效风险防控策略和在信息时代重构一个新世界的路径。
作者对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严峻挑战的研判
徐蔚在书中阐述说,当今世界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包括:经济复苏乏力、结构改革艰难、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恐怖威胁增加、信仰危机蔓延、西方公信下降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发生表明人类经济体系、政治体系和社会体系都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这场全球性危机,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经济、金融和货币层面,焦点则是以量化宽松为核心的货币政策、以及以赤字和债务为核心的财政政策。进一步,从底层逻辑来看,人民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的理念正在坍塌,现有的所谓西方经济学理论,都在鼓励无锚定物的货币滥发,从而引发危机,摧毁价值的载体。
徐蔚认为,曾被奉为万应灵药、金科玉律的西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一种新的、机械的、约化论或形而上学的教条在统治人的思想,支配着各国的政策方针。这种约化论或教条的教义可总结为:一切政治的和社会的问题皆须通过经济发展和增长来解决,发展和增长则需要货币扩张和财政开支来刺激。而财政开支和债务增长的空间规模已经有限,因此,无限量的量化宽松政策就是唯一选择。该种约化论或形而上学教条充分彰显了当代人类思想的贫乏和思维的僵化,这种约化论或形而上学教条把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人文关怀彻底地边缘化了。
为此徐蔚指出,要应对全面深刻的危机、为人类谋求新出路、为人民谋幸福,就必须回归到逻辑的原点,回归到“人类在土地上劳动,创造价值,也就创造了人类社会本身的本源;就必须要开辟出新的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找到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复兴和重塑人类的信仰、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单纯地依靠货币手段、金融举措和财政政策、依靠新的货币金融和财政扩张来挽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从长期和本质上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
作者对全球经济结构性内在失衡总根源的研判
作者指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全球经济体系的内在结构出现了重大突变,即全球经济开始决定性地从产业资本主义向全球金融资本主义转变。其核心特征为: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过度膨胀。虚拟经济开始主导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投机行为开始主导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决定和传导机制。制造业中心与虚拟经济中心出现背离,发达国家继续掌控着货币金融中心和全球定价体系,新兴市场国家逐渐成为全球生产制造中心,却没有掌控全球资源和产品的定价权。发达国家凭借货币金融霸权地位给全球资源、技术、产品和服务定价,以非常强有力的手段实现全球收入的再分配,将新兴市场国家人民辛辛苦苦地创造出来的真实财富转移到发达国家,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则面临着生产越多、出口越多、资源消耗越多,相对真实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反而越低的“贫困性增长困境”。
作者总结了全球经济内在得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如下五大变局:
一是虚拟经济恶性膨胀,日益背离实体经济。这是过去四十多年来全球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全球经济中最令人困惑的重大现象。
二是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所谓产业“微笑曲线”完全颠倒过来。制造业越来越廉价,新兴市场国家围绕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达国家控制着金融货币、价格体系、技术和品牌,新兴市场国家则为了成为全球加工中心而相互激烈拼杀。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布局上,新兴市场国家总体上处于劣势。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发达国家的金融货币产品过剩,也就是流动性过度,而新兴市场国家的制造业产能过剩,也就是产能过度。
三是金融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价格和资源分配体系,货币金融霸权形成新的剥削形态。新兴市场国家加工制造的产品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售价往往高于在发达国家的售价。新兴市场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始终维持在低水平。本质上,新兴市场国家正面临着“贫困性增长困境”。
四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改变了全球货币、资本和金融格局,加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钩,成为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主要威胁。
五是金融危机和量化宽松政策不仅没有削弱美元霸权,反而从多个侧面不断地强化了美元霸权。外国中央银行和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快速地增长,美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持续扩张。新兴市场国家希望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削弱或部分取代美元霸权、摆脱美元依赖的努力还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对此,作者从更深层次地做了这样的分析,即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是代表着人类经济体系演化的一个崭新阶段。人类经济体系,尤其是人类货币信用体系演变到今天,成就了一个异常奇怪的经济金融和货币体系,这个体系是由三类“两极分化”行为所构成,是一个极为扭曲的经济金融系统。两级分化即:货币信用分配的两极分化、真实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两极分化。这三个“两极分化”体系相互叠加、不断强化,把人类整体地带入到全球化的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这就是人类经济金融系统最根本的制度缺陷,也是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根本原因,更是全球经济失衡和难以实现稳定、可持续增长的总根源。
作者分析说,从全球范围看,这三个“两极分化”很好地描述了当今世界的整体经济模式。随着虚拟经济日益脱钩实体经济,全球制造中心和金融中心加速背离,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制造业逐渐出现“空心化”现象,全球制造中心决定性地转移到了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转移到亚洲国家,转移重心又是在中国。然而,由于发达国家继续掌控着全球货币金融中心、一般购买力创造中心,掌控着全球价格体系、资源配置体系和收入分配体系,于是就形成了主导过去数十年全球经济的“基本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东方拥有产品制造和加工中心,西方掌控货币金融中心;东方制造和加工产品,西方创造货币购买力;东方为全世界制造产品,西方为全世界产品定价;西方大量发行债券和创造各种金融产品,东方则用自己的储蓄去购买这些金融产品;东方储蓄,西方消费;东方节俭,西方挥霍;西方向东方借钱,东方给西方融资。2014年2月10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全球复苏的不详预兆》,尽管该文作者对全球经济模式本质的认识不够深入和系统,但作者认为当时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5年多,全球经济运行的基本模式还依然如故的看法,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全球复苏的不祥之兆”。
从作者这些核心论点及其分析逻辑里,让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危机是全面深刻的危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并不完全是由货币和金融体系造成的,虽然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动荡是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直接诱因,货币和金融危机只是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内在缺陷的主要表现之一。全球性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政府公信力危机、信仰危机才是人类面临的真正的危机。
建立全球经济系统治理结构新秩序迫在眉睫
作者认为,要纠正全球经济内在结构的重大失衡,就要应对当代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所面临的全面和深刻的危机,世界各国在制定宏观经济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在决定微观运行的发展理念、商业模式时,应该至少从如下方向有所思考和改变:
首先,要对国际货币金融系统实施重大改革,根据某些重要原则,对全球性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协调和调整。金融危机至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来就不愿意进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各国国内的结构性改革由于政治风险太高而无法实现。没有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重塑,没有主要大国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有效协调,就不可能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经济系统确实需要一个公正合理的全球性的治理结构。
其次,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应该更加充分地开放本国劳动力市场和投资市场,创造更加公平和完善的移民政策和投资环境,以妥善保障外来投资者和移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外来移民和外国企业家到本国投资兴业,以激活本国的投资和消费,同时刺激本国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全球化不能只是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必须是全方位的全球化,包括移民、劳动力和投资的全球化。欧洲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面临的根本性难题是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力弱化,若不能够实施富有远见的重大改革,全身心地拥抱移民、劳动力和投资的全球化浪潮,反而固守僵化的保护主义政策,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总收入将陷入长期、甚至永久地衰退或低速增长的趋势。
作者指出,当今的人类的社会秩序规则,基本都是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在经历了2018年贸易战,2020年的新冠抗疫战,以及2022年俄乌热冲突后,之前的规则秩序将前所未有地陷入全面坍塌。
人类需要崭新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思维模式。全球领袖和精英们应该带头反思今天人类经济和政治体系所面临的全面深刻的危机,尤其是虚拟经济恶性膨胀、整体经济脱实向虚、生态环境加速恶化、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恐怖主义日益猖獗等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反思人类经济、政治和思维模式所存在的重大缺陷。西方发达国家的精英们应该抛弃西方文明中心论,抛弃持续百年为我独尊的帝国主义、抛弃沙文主义意识、抛弃冷战思维、抛弃双重标准,抛弃极端形态的“华盛顿共识”,以虚心和真诚的态度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展开对话,加入东西方文明对话,缔造并形成全球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共识。
作者还指出,人类应该重新认识自然规律,重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重新认识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本质规律。经济学应该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东方哲学和宗教等里面充分吸取营养。建设经济学的新学科体系,尤其需要引入物理学中的“熵增”理念、物质不灭定律、能质转换原理以改造传统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入“经济生态链”理念改造成本、收益、财富、资本等概念、改造产业分工体系和价格机制的认识等。
码链为在信息时代重构新世界创设的模型
作者认为: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是大众被互联网、虚拟化模式不断洗脑,消费主义盛行、资本在各个层面主导社会及舆论走向。旧世界的坍塌,包含了四方面的含义,首当其冲的便是商业模式的坍塌。原本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通过中心化接入、平台获胜、赢者通吃的模式,其结果就是将财富向上转移。
作者指出,进入信息时代,建立在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之上的数字社会,各行业的社会人行为都需要进行数字化表达。为此,人们必须要思考:如何把人类的社会化行为表达到网络空间?如何建立一体化信息执行环境?如何实现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传递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构建有哲学基础和专利技术支撑的数字社会新商业模型。
在作者基于“数字人”概念与扫一扫专利体系创立的码链模型中,每个码其本质都是数字人对外提供服务的邀约。码在每次交互中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发行人的数字人,二是其所发行的服务内容列表。每次扫码接入就代表一次链接交互,将发行人所提供的服务和扫码的数字人连接起来。数字人之间通过交换数据使得扫码可获得所需要的服务。所有数字人所能获取的服务、获得每个服务的数字人这两个维度构成“数字人-服务列表”矩阵链接(Matrixlink)网络,即“智慧码链”。智慧码链是建设数字社会新的数字经济新基建,是为重构已经坍塌的旧商业模式而创立的新模式。而基于扫一扫在中国超过十一亿人的广泛普及群众基础,发展“统一发码,统一扫码”,形成“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监管”的模式势在必行。发码行“扫码链接,统一发码”在全球近百个国家的申请/获得国际专利授权,已为“统一发码”形成全球化应用标准及授权模式,奠定了“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发展路径和市场应对机制。
码链创设的超主权数字资产与产业码布局
作者2014年曾再次预言:超主权数字货币将出现。美元霸权可能会通过Libra不断在数字货币领域延伸,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形成挑战与威胁,面对Libra美元霸权咄咄逼人的气势,正确地应对之策是全面开启产业码的全球化布局之旅。2019年,码链在国内完成了百家产业码服务器的布局,正式开启了码链与全球数字经济的争霸之旅。
2019年6月18日脸书公司(FaceBook)的Libra白皮书正式发布,意味着首个超主权数字货币诞生。随着Libra的横空出世,一石激起千层浪,世界各个阶层团体都在议论,Libra的横空出世究竟有什么划时代的意义?首先看到,Libra白皮书的第一句话就是: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没有丝毫隐晦,Libra就是要建立一个“无国界货币”,这就是FaceBook的目标,Libra锚定多国法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这在区块链世界被定义成为“稳定币”。很多人在热议Libra是不是要取代美元的货币霸权,成为新一轮的“世界货币”。
作者指出,事实是Libra的本质不是在挑战美元的货币霸权,而是要在数字货币领域巩固美元的货币霸权。Libra是美元霸权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延续。
Libra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名字,它还有另外一个寓意性的名字,就是“全球货币”(Global Coin),不管是稳定货币还是全球货币,从这些称呼来看都是剑指具有美元性质的数字货币。Libra的本质是以美元为支撑的数字货币,将挑战世界各国主权货币,更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强势取代落后国家的主权货币。这更加印证了美国的霸权不仅仅来自军事和政治,更是来自美军、英特网与美元的霸权体系。
美元霸权可能会通过Libra不断在数字货币领域延伸,而这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更是巨大的挑战与威胁。如果人民币不趁着这个机会顺势突围,当Libra大势已成时,人民币面临的困境将更加艰巨。
但是中国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的复杂性,无法让中国政府出台倾向性的货币政策,尤其是针对目前还充满争议的超主权数字货币,而这些先驱性的探索工作最终只能交给民间性质的公司进行前期探索。
作者告诉我们,面对Libra美元霸权咄咄逼人的气势,码链体系的应对之策是,在2019年已完成在国内布局百家产业码服务器的基础上,全面开启产业码的全球化布局之旅,正式开启码链的全球数字经济争霸之旅。
产业码实际上就是围绕着一个核心企业为龙头,跟它有关联的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它的分公司、子公司甚至是终端消费者而组成的一个闭环生态系统。在这个闭环生态系统里,用技术来提高他们之间的资金流动效率。产业码可以提供的金融方案是:将这个核心企业对一级供应商的应付账款,也就是一级供应商的应收账款的债权,数据化和电子化,变成一种可交易凭证来代替银票或者商票。
事实上,码链体系已经在2019年完成了一百家产业码服务器的搭建,这些服务器可以为企业建立起属于自己内部的一个金融账户和账户交易和管理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产业码服务器一定是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来做的事情,而不是空发或者是无限制的、无节度的去发行这种金融凭证。一定是每一张凭证都对应着一票真实的交易背景。因为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工业金融风险相对可控。这也是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简而言之,产业码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非法币、灵活流通的资产凭证。从本质上来讲,这种债权凭证可以是一个二维码、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基于核心企业信用发行的。从法律上讲,它是一种债权凭证,可以认为是产业码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进行应用创新的模式。这也是产业码向金融行业提供的应用机会。未来,产业码可能与价值百亿的资产绑定,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
人们也看到Facebook公司发行的Libra更广泛的应用中,大部分是用其来做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和锚定借贷。而产业码崛起的一个很重要的结果,就是将传统全球金融产业和实体产业相结合,因为产业码代表着全球货物流通市场中大家希望共同开发的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度。
这是产业码的另一项创新,这是结合了传统产业、金融以及法律的创新。二十年后人们再回头看全球产业码的早期发展,它可能会是促进码链体系生态发展成功的各个因素中最具颠覆性的一个新发展。
而基于码链的点(扫一扫)、线(价值链)、面(产业码:包含一体四商)、体(交易所)、系(特别提物权),和基于实物资产的SGR特别提物权(系),从理论到实践上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随着码链与犹太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化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将全面开启一个新时代。
码链将带动产业革新与数字社会转型
作者认为,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和数字社会的方向转型的变化,不同于以往的带有被动、局部和修补性质的结构调整,而是对整个社会体系结构的重组与重构,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笔者认为,码链所触发的产业革命与社会转型变革已从新的价值创造体系、新的社会管理体系和新的智慧文明体系三个维度全面展开,并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到指数级增长的阶段。由于这场变革的彻底性、系统性、技术性和复杂度,所造成的基本规律的改变,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差异相当于爱因斯坦相对论与牛顿定律。基于二维码“扫一扫”发明专利所代表的“点、线、面、体、系”的数字人网络理论,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更相当于量子纠缠理论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升与颠覆。
数字社会是建立在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之间全新的信息连接模式。通过信息系统和数字系统的开发建设,在现实空间的社会体系中抽象表达网络空间,从而在网络空间建立起支撑一体化的信息执行环境,是真正推进“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指出,码链是在第一代互联网、第二代物联网、第三代社交媒体网络、第四代数字人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码链数字人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东方哲学思想与西方现代科技融合的产物。通过码链透过三维世界看到来自四维世界的投影,也可以通过码链把三维世界映射到四维世界。在三维和四维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现数字化重构新世界的展开。从而完整地记录人类社会化行为的每一次入线、出线交互,融合线上、线下商业服务,在高效、安全、可靠的同时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码链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生共存的价值状态,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为后疫情时期建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了富有远见的思维方式,为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美好生活向往提供了“一剂良方”。
大变局中,国际秩序必然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秩序。码链充分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为推动全球秩序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奠定了思想和理论的基石。
码链重构新世界之范式革命
作者指出,面向未来,在数字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种新范式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码链重构新世界之范式,是由“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撑,应用扫一扫、码链组合专利技术构建物联网世界,秉承着去中心化的理念,进化出全网通信的能力,提供各种适应性开发框架工具,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依托“物格即经度纬度的标识”来提供“服务”,通过“扫码接入”来形成“算力”,而“物格”与“物格”之间就可以类似区块链的区块,形成全网共识的“物格链”,“物格链”不仅基于“物理位置网格空间”而生,更关键的、更有价值的是可以全民来参与,而非像区块链经济一样只是精英主导的机器控制、算力为王。
作者阐述说,支撑码链重构新世界范式的“道法自然”是自然之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道法自然所诠释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融合关系。码链从“术”的层面,通过光取代电的“扫一扫”,形成数字世界新的联网映射接入方式,在网络体系中引入“数字人”理念,用码来标识“数字人的每个行为与服务提供的表达”,用“码”取代“IP”,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为节点”,新的代表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数字科技。
作者进一步阐述说,“天人合一”中的“人”是指小宇宙,“天”即外部世界,是大宇宙;天人合一就是小宇宙与大宇宙的互通互联与链接,也就是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而非“自私自利,害人害己”。这与西方世界总是妄想通过科技发展去掠夺大自然、主导大自然而破坏大自然相对比,可谓天地之差。“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告诫人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之一员,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联通一体的。码链技术把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科技相融合,通过道法术器来呈现数字世界的全球新秩序,以“天人合一”的精神关怀来重构全球网络世界。“世界大同”是码链重构新世界之范式革命的目标总结。是孔子提出来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码链构建的数字世界,与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一脉相承。无论是扫一扫的映射接入、还是价值链的商品溯源、以及产业码的一体四商和统一发码管理,都体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中国特色信仰和价值;“世界大同,万物一体”的数字世界顶层设计。
人类在地球的土地上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本质(三维世界),未来人类进入数字世界(四维世界)和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人”在物格上“扫码链接、分享传播”就是数字化劳动,是物联网数字经济时代的标志,更是融合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四要素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土地、劳动力、科技发展、资本投入。随着扫一扫专利技术在全球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人类将逐渐发现一个在“码链的新大陆“上构建的“物格新经济”大厦。物格数字地球,因其体现了码链思想,将呈现出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建设,最终必将取代整个互联网生态体系。由此可见,除了码链,没有任何一个能担得起在数字世界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