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天津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把战略重点转到质量、效益、结构和绿色发展上。2020年,新动能引育工作成效显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加力,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经济实现了“质”的提升、“势”的积蓄。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天津北方网讯: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天津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把战略重点转到质量、效益、结构和绿色发展上。2020年,新动能引育工作成效显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加力,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经济实现了“质”的提升、“势”的积蓄。
一、拼质量,新动能引育大阔步向前
新动能引育加速推进。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20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0%和15.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5%。反映新动能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发展能级正在全面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7%、新能源产业增长34.5%、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8.3%,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培育发展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的加速器。
智能产业释放发展新动能。目前,天津拥有26个智能制造相关行业,在国内门类最为齐全,位列“2019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全国第四、全球第十。智能科技产业已形成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软件、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先进通信、智能安防、智能医疗9大特色优势领域,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其中,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2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信息安全产业集群规模超过2000亿元,占全国比重23%,是全国产业链最全、产业聚集度最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发展集聚区。智能科技产业正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二、拼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
第三产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4年的49.3%提高到2020年前三季度的65.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越来越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优势进一步体现,以高技术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7.9%,服务业新经济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新引擎。同时,我市加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截至2020年9月末,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2874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其中,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分别占比24.0%和16.2%,新技术为生产性服务业持续赋能。
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天津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工业产业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增效,以智能科技为引领,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当前,制造业已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机械装备、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等为代表的工业优势产业。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降转增。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0.1%,汽车制造业增长6.2%。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势能不断积蓄。
三、拼绿色度,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天津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工业绿色转型,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推动经济发展整体效益全面提升。
以“破”为先,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破除无效供给。我市严格禁止钢铁、水泥、焦化、平板玻璃等重化行业新增产能,加速化解和淘汰低效落后产能。“钢铁围城”基本破解,市域内炼钢产能控制在1500万吨,“园区围城”治理基本完成,累计关闭2.2万家“散乱污”企业,完成245个园区治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以“立”为本,绿色发展新动能不断生成。在全国率先开展市级绿色制造示范创建,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绿色数据中心。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绿色工程146家,108家单位入选绿色制造“国家队”,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二,绿色工厂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实现了绿色发展和经济效应“双赢”。
以“降”促转型,工业能效和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提高。截至2020年底,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6%,主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在国务院年度能耗“双控”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定为超额完成等级。
四、拼效益,创新建设由“量增”迈向“质升”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围绕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面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布局由追求数量的增长向追求资源聚集更强、辐射影响更大的重大创新平台进行转变,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天津。截至2020年底,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8家,总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第3名,科技型上市企业40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3.7万件,同比增长9.72%,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五、拼环境,营商环境优化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天津厚植发展沃土,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随着《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我市成为首个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直辖市。去年出台了《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加速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市持续深化“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承诺审批制,大幅压缩办事程序和期限。2018年以来,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累计由1133项减少到227项,减少约80%。2020年前三季度,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36万户,同比增长11.8%。新增减税降费累计约439亿元。企业轻装上阵,换来的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无穷活力与动力。
开启“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天津将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开好局、起好步。(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