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数据显示,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已超10万亿元,并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的自主研发技术破解了“卡脖子”难题,成为企业经营与竞争的生命线。2019年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达到5.9万件,居全球首位。当前,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知识产权保护已高悬达摩克利剑
但众所周知,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起步较晚,在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中,我国一直处于劣势。如,近年来,以中兴、华为等为代表的一些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已规模化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质企业,深陷世界知识产权强国精心构筑的“专利地雷阵”和“知识产权封锁线”,遭遇重创。在国内,受知识产权侵权困扰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起步较晚,立法滞后,在制度和管理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表现在惩罚力度不够与部分保护标准超越发展阶段并存;?缺少维护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措施;知识产权权属政策缺乏系统性,制度建设滞后;多头分散管理,缺乏协调和预警机制;立法程序透明度不够,征求意见不广泛;工业产权分散管理,行政管理与执法一体化;保护经费不足,适用人才短缺等。
随着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面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我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原则,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及相关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国际规则和标准,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迄今为止,中国已加入了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与全球8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或区域性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不久前中在举行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日,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多条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中明确的“实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激励和保护科技创新”这一建设任务,尤其亮眼,为那些不择手段侵犯知识产权的人头上悬起了达摩克利剑。
侵权扫一扫专利必将受到严惩
发码行董事局主席徐蔚利用二维码信息量大这一特点,发明的“采用条形码图像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从服务器编码(动态码)→终端扫码-解码-执行、可完成闭环交易系统的“扫码”实用技术(俗称“扫一扫”)。已先后于2011年12月21日,2013年11月6日,2015年8月26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同时,这一技术还获得了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全球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产权局的相关发明专利授权。
“扫一扫”采用条形码图像在移动终端与后台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实现的是对所有码制的条形码图像都能进行正确解码,并可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也可以实现在没有后台服务器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一侧即可完成服务的提供。该专利保护的“扫码”技术,包括一维码、二维码、多维码在内的所有条形码图像。其基础性体现在前端是手机,后端是服务器,其链接方式就是使用“扫一扫”专利技术。这不是简单的二维码静态标识,也不是NFC等硬件与硬件相链接,更不是刷脸去与商品,广告形成的链接。这与日本只是静态编码标识,而没有后台服务器服务支撑的QR二维码专利,有着本质的区别。“扫一扫”是动态链接,可以与后台服务器的服务形成生态体系。扫一扫不仅是2011年智能手机进入4G时代诞生的杀手级应用,更是进入5G时代“以人为本,万物互联”的基础专利。
但这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发明专利,自发明后,却一直遭遇着全球侵权的尴尬。众所周知,“扫一扫”应用技术已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的标配和必配。智能手机只要搭载和安装了带有“扫一扫”应用技术的APP软件,如“微信”“支付宝”“携程”“淘宝”“美团”等大量软件,用户只要扫一扫码,既可摄取到码里包含的各种编码信息,同时又与对应的后台服务器完成闭环交易。世界巨无霸苹果、三星、Google(谷歌)、Facebook、Aamzon(亚马逊)等各类特大型企业,也都在使用“扫一扫”的接入方式。据2019年相关数据统计,全球支持“扫一扫”的APP软件安装已经超过40亿个,覆盖的APP开发厂商有数千万家。“扫一扫”已成为全球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交通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个人手机扫码用户数量,仅使用“微信”、“支付宝”的就累计高达15亿人,个人用户每年“扫一扫”的次数超过数千亿次,扫码支付金额接近100万亿元。但据了解,这些搭载有“扫一扫”专利的APP软件,以及APP开发厂商,均未得到“扫一扫”专利发明人和专利权运营机构发码行的授权。
2020年,在国家高调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下,“扫一扫”应用技术的发明人和专利权所有人开启了维权之举。已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了巨无霸“支付宝”和“苹果”的侵权行为。8月14日,发码行实业(上海)有限公司诉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侵害专利权纠纷一案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案。9月24日支付宝被诉“扫一扫”专利侵权案也已获得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立案受理。同时,“扫一扫”发明专利已授权的海外公司,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已经对“苹果”、“支付宝”等带有“扫一扫”功能的APP展开了维权。
在国家“实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高悬知识产权保护的达摩克利剑的今天,我们深信,那些侵权“扫一扫”专利的行为,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