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霓裳》:根植传统 守正创新 呈现中国风的“少年气”

时间:2021-02-02 01:42      

《风起霓裳》:根植传统 守正创新 呈现中国风的“少年气”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我国传统文化是偏爱“老成”或“成熟”这些特质的。但实际上,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绵延几千年未曾“断流”,其自身必然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活力。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从来不乏“少年气”,也不乏对“少年气”的推崇与赞颂。

  古装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最主要的讲述者和阐释者之一。对古装剧而言,独辟蹊径去发掘这些传统文化中极具魅力却久被忽略的特质,不仅有利于让观众眼前一亮,也能帮助人们换一个视角来审视、理解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湖南卫视正在热播的《风起霓裳》恰恰是将目光对准了“少年气”。故事所聚焦的时代正是历史上思想文化最繁盛、昌明、活跃的大唐,剧中几名主要角色在时代风起云涌中身世浮沉,他们满怀抱负、不屈不挠、拼搏进取,呈现出极具中国风气质的“少年气”。

  少年意气:一片家国情怀

  我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重要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中国风的“少年气”必然少不了一片家国情怀。《风起霓裳》中,这样的情怀体现在众多人物身上。不论是士人出身的裴行俭,还是身为贵胄的李治等角色,之所以能够一出场就让我们感到蓬勃向上的少年意气,就是因为他们身上彰显着一腔为国为民的高远情怀。

  剧中,裴行俭与李治在酒楼初见,二人表面品酒论诗,实则针砭时弊,两位意气风发的少年人一见如故,在二人相互激赏的探讨中,科举改革的政治风云已悄然酝酿。及至琉璃和裴行俭被卷入波谲云诡的朝堂纷争,在险象环生中,他们从未趋炎附势、屈服妥协,而是在坚守正道的同时,凭借智慧化解危局,一步一步地将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这个过程被不少观众评价为“燃”,便是源于它回应了我们内心中对少年气最原初的定义之一。

  少年气,就是将个人前程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在为国为民中彰显操守、活出精彩。

  少年锐气:一腔热血激情

  少年或许会冲动、会鲁莽,也会因为这些走弯路,但正是因为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才能让人热情、勇敢、张扬地去对抗不公平、挑战不可能。

  《风起霓裳》中,年幼的琉璃母亲被害,无奈之中仓皇离家,一介柔弱孤女在逃生之时尚且不愿牵累旁人,及至长大,她更是从未放弃寻找线索,希望能为母亲安氏平反,还母亲一个公道。对于自己所热爱的制衣,尽管想要坚持下去阻力重重,可她即便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依旧果敢无畏,开播至今未曾言一句“放弃”,终究没有辜负自己的天赋与心血。

  裴行俭在拜师苏定方的剧情中,先是慨然陈词,后是主动展示射艺,虽然在命运的捉弄下一时未能梦想成真,但那份毛遂自荐的自信和气势,还让不少观众赞赏。随后,面对“ 不得踏入寺门一步”的考题,他飞身入寺,一路飞檐走壁,守在房梁上等待苏定方,个中的机敏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毅,让不少观众莞尔一笑。

  少年气,就是对责任和正义的坚守,用热血无畏诠释青春。这股锋芒锐气,不该被岁月消磨。

  少年志气:一副赤子心肠

  无论儒家文化所谓的“正心诚意”,还是老子所提倡的“抱朴守真”,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对人性的本来面貌充满信心,认为我们在本质上都有着向善的无限可能,只要能够回归本质,就能在向善向上的道路上获得无穷的生命力。而少年,无疑是我们最接近那份本真的人生阶段。“少年气”意味着对正义和善良的本真信念,其善行义举最为质朴纯粹,更多是出于一副与生俱来的赤子心肠。

  这样发自本真的善行,也正是《风起霓裳》高光呈现的重点:在与小琉璃初次见面时,裴行俭就反复打回小琉璃摇出的下下签,只为给这个素昧平生的小姑娘更多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琉璃的干爹孙德成,与安氏和琉璃并无亲缘关系,却因为一份嘱托,在安氏遇难时冒死保住小琉璃,并用心相待,将她教养成人;小顺子本与琉璃非亲非故,但二人之间的友情互动和相互照应也令人动容……这种初心不改、择善固执的少年志气,让不少成年观众感动不已,重新燃起对自己、对他人的信心。

  根植传统,守正创新,深入挖掘、呈现出充满中国风的“少年气”,《风起霓裳》为古装剧的破旧立新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路。作为创作者,既需要一颗“诚心”,对于传统文化保持审慎敬重;更需要一双“慧眼”,将其中的精华养分发掘出来,使之与现代人的思维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这样才能不受刻板印象所局限,创作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李经)

(责编:燕帅、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