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禁毒日《法制日报》推多重禁毒宣传产品融媒组合拳暴击毒品恶魔
法制日报公众号连续推文。
毒品,被公认为“人间魔鬼”,吸食者身心受损,贩卖者猖狂凶恶,而其引发的家庭悲剧以及社会问题更是数不胜数。因此,打击毒品犯罪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主题。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禁毒宣传也会由此达到高潮。
强调毒品危害,让大众远离毒品,是媒体的责任。媒体也有义务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认识那些会对身心造成严重损害的事物。在今年的国际禁毒日,许多媒体转发了一条题为《禁毒民警的生死瞬间》的视频,视频呈现了多段缉毒警察追击毒贩的现场影像,毒贩开枪甚至投掷手榴弹,缉毒警察流血甚至牺牲的画面让人感到悲愤,更感到禁毒宣传的必要性。
在今年的国际禁毒日宣传中,《法制日报》连续推出多篇报道和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形成了强大声势,多角度深刻揭示毒品危害的同时,也用媒体的态度致敬缉毒警察。
深刻揭示
呈现“魔鬼”真实面目
“你觉得吸毒对你有什么影响?”“如果家着火了,孩子和父母都在家里,这个时候毒瘾犯了,我会选择先去吸毒,再去救人,即使我知道吸完毒家人可能就没命了,但是还是会先选择毒品,就好像把灵魂卖给了魔鬼,没有了人性。”这段对话发生在《法制日报》记者与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学员之间,被作为微信推文《视频|“我把灵魂卖给了魔鬼”》的开篇之语。在这篇推文的视频中,戒毒人员背对镜头,讲述着毒品让他们脱发、体力下降等生理上的危害,也讲出了更令人痛心的无法照顾子女、没见到亲人最后一面的痛苦,活生生的例子让人深刻意识到毒品摧毁人身心的巨大危害。
多年来,得益于国家对毒品不遗余力的打击,毒品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不少人仍抱有对毒品的好奇心,对毒品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毒品成瘾和烟草、咖啡差不多。殊不知,许多吸毒者就是被“尝一口没关系,不会成瘾”的谎言怂恿走上吸毒之路,或是被不怀好意的人欺骗,听信毒品能“治病”“减肥”的鬼话,坠入毒品地狱的。
让大众掌握分辨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的知识,了解吸毒成瘾的危害,永远不尝第一口,是媒体禁毒宣传的重要任务。《法制日报》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一条颇具创意的融媒体产品《一段罪恶的微信群聊记录被曝光!》,标题起到了引人一探究竟的作用。这个“微信群”为什么罪恶呢?原来,这个叫“毒霸联盟”的“微信群”成员全是毒品,有存在时间已经很长的冰毒、吗啡、可卡因、大麻、摇头丸、K粉,还有新入群的笑气、娜塔莎、芬太尼。编辑把这些毒品假设成会说话的人,炫耀自己毒害人类的威力。比如“吗啡”发出一张穿短裙的少女其实穿着纸尿裤的图片,“K粉”便站出来炫耀自己可以让吸食者的膀胱缩小到正常大小的1/10,排尿时要忍着剧痛,“可卡因”则附和道:“‘拉K一时,尿布一世’真的是名不虚传啊!”看似平常的对话,让毒品的魔鬼本质显露无遗。
深切致敬
展现缉毒警察艰辛付出
国际禁毒日当天,《法制日报》用一个整版推出了《“围猎”可卡因毒枭!》的报道,呈现了广东“705”特大跨境贩毒案的侦破过程,该案件两次收网缴获的毒品总量为1331千克,涉案金额突破10亿元。文章用电影般的叙事手法呈现了案件的缘起到侦破,其中过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让读者充分感受到缉毒警察的智慧与胆识。
然而,缉毒警察可不是威风的代名词,因为从事的工作十分危险,他们常常要隐姓埋名,以保护家人安全。《法制日报》的推文《我的马赛克爸爸》便用漫画的形式呈现了缉毒警察的无奈瞬间。画中的小男孩小时候在街上遇到爸爸时,会情不自禁地大喊“爸爸”,可每次都被奶奶赶紧叫住,告诉男孩那“不是爸爸”。而马赛克遮住的画面,能够看到作为缉毒警察的爸爸回头望向儿子但不能相认的无奈。漫画中还涉及缉毒警察在工作中受伤、牺牲的情节,深刻展示出缉毒警察与其家人为了控制毒品而作出的牺牲,让人对这个群体肃然起敬。
深入人心
多样形式引导受众
禁毒宣传工作开展几十年来,媒体宣传尽管效果显著,但要想让禁毒宣传深入人心,选择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是少不了的。
今年的禁毒宣传,《法制日报》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其推出的宣传产品既有前文提到的对戒毒人员的采访视频,对真实的贩毒案件侦破过程呈现的文章,也有将毒品拟人化,让其在“群聊”中暴露害人真面目的新颖策划。
在禁毒宣传中,漫画常常被使用。《法制日报》在国际禁毒日当天推出的《如果遇到过去的自己,你会说什么?》便用长条漫画的形式,呈现主人公阿明从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人生赢家到妻离子散甚至变成弑母恶魔的转变,而转变的原因便是喝下了所谓朋友口中的“嗨一下不会上瘾”的毒品。运用漫画的形式可以还原之前发生的事情场景,也可以弱化血腥场景给人带来的不适感,从而更适合向青少年读者群体传播。
面对毒品恶魔,天天都应该是禁毒日,人人都应该是宣传员,媒体应将禁毒宣传日常化,用更加多样、生动的方式让毒品这个恶魔远离人间。(见习记者 隋明照)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