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冲在抢救病人一线的贺运河病倒了,就在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争的5年半时间里,他带病出诊,救治9000多人次,感动无数患者。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是中国医师精神。8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8月16日,一场由患者自发组织的医生故事分享会在广州举行,“雷锋医生病了,我们想把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贺运河医生诊治过的患者们说。
从医30年,每星期值班4天,96个小时;每个月值班16天、384个小时;每年150个日夜、那就是3600个小时,最容易找到他的,永远是在急诊室。从2014年到2019年,他一边抗癌,一边工作,周六、周日也不休息。病后至今,贺运河医生共救治9000多人次。
突发
急诊专家在岗位上涌出鼻血
2014年2月11日,春节刚过,贺运河正在急诊室值诊,起身准备为病人查体,一股鲜血从鼻子里涌出来,他使劲捏住,跑着找同事黎洪展:“帮忙代个班,来,我交接给你……”黎洪展没想到,临时代班远远超过2小时,当晚,贺运河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贺运河之前是有点预感的,春节7天他一肩挑了一半值班,从那时开始他就持续发烧,是一边吊着针一边顶下来的。
妹妹贺桃英给哥哥捐赠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他很快主动申请回归,一直带病工作。
贺运河一直在跟排斥反应抗争,放化疗耐药把他折腾得够呛,无奈两年后最终还是病情复发了。如今,正在进行靶向治疗的他,白血病病情控制不错,但无法发声,吞咽有障碍。为了对抗感染,他大部分时间在住院康复中。
感动
化疗后第10天“回归”急诊科
很多人都谈癌色变,当医生成了血癌患者,他会怎么做?贺运河的做法,惊呆了无数人。
陈铁明是贺运河的学生,说起老师病后第一次“回归”急诊科,忍不住声音发抖。
那是贺运河化疗后第10天,一名80多岁的熊老伯来找贺主任看病,“我告诉他,贺主任病了,正在恢复期”,熊老伯说“那我打个电话给他,慰问一下”,没想到,电话打完了熊老伯还不走。过了半小时,贺运河回来了,裹着厚厚的衣服,戴着口罩,慢慢地走入科室,“他的白细胞才恢复到1000啊,常人是4000-10000啊!”陈铁明后来才知道,熊老伯出了名的倔,不肯由其他医生看诊。贺运河的爱人林玲实在放心不下,开车送他回科室,“我不拦他,因为懂他,他将患者放在心上。”“患者找我看病,是对医生的信任,我非常珍惜这份医患信任。”贺运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自发
患者组织贺运河故事分享会
8月16日,一场贺运河医生故事分享会在广州举行,最特别的是,这是由贺主任曾经诊治过的患者们自发组织的。
来自潮汕地区的大叔许得顺,是老病友了,2016年8月带着同乡来找贺运河,发现贺主任动作有些僵,担心他太累了,还朋友式劝说“医生你自己也要注意休息”,后来才知道,那竟然是他刚出院的第二天。
患者陈彩霞拿出了一张7月26日的处方单。她告诉记者,那天,其实是她受病友委托,探望正在住院的贺主任。因为感染,贺主任说不出话来,但听说陈彩霞最近手麻、肩周痛,于是让妹妹把自己扶起来一点,抖着手,一笔一笔开出了新处方。“心好痛,眼泪完全模糊了视线”,陈彩霞说,自己2010年中风,在贺主任手里保住性命,一点一点好了起来,如今像正常人一样,“他是我们的依靠!”
在患者们心里,好医生看更多病人当然好,可是他明明也是病人,又不忍心让他劳累。正是在这样的“纠结”下,患者们想起来马上就是中国医师节了,应该“把贺主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于是组织了这场医生故事分享会,用来表达患者们的心声:“快点好起来,我们都离不开你!”
难忘
逆风而行,往医院方向走去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并不是从病后才开始的,在患者的眼里,贺运河一直都是那个“双全医生”——全心、全天候为患者服务。
贺运河跟爱人林玲说,当急诊大夫,确实是紧张,不知道下一个患者是不是重病号,深夜接到医院电话,他甚至会紧张到手抖,但他还是24小时从不关机,穿上白大褂就像披上铠甲的勇士,病人一到跟前,他就忘了自己。
病床上,他问过爱人“你有后悔嫁给我吗?”,林玲握着他的手说:“想什么呢!我懂你!”因为懂得,尽管至今贺运河只跟妻儿出游过一次,还是白云山脚的云台花园;尽管一家三口从未团圆过过春节,10多年都是林玲自己回老家探望孝敬贺家老人……很多很多尽管,但患者一来,他就要回科室。
2018年9月,广州因超强台风“山竹”,实行“三停”。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贺运河却惦记着门诊有患者在等着他。爱人也劝他不住,学医的儿子太理解父亲了,硬陪着前往门诊,替父亲当起了“传话筒”。就这样,贺主任逆风而行,往医院的方向走去。是的,“山竹”是过去了,但贺运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却复发了,但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彭逢美、苏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