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朋友圈里的我们

时间:2019-07-19 08:15      

一次,我的朋友小D略带厌恶地对我说:“某某为什么一天要发好几条朋友圈,而且发的都是她的私事?今天吃了什么,又去哪里玩儿了,看见了什么东西……就算是什么都没有,也要发一句心情然后配上自己的美颜自拍照!说实话,我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个现象我也注意到了。某某是我朋友圈里除了微商最活跃的人。她热衷于展现自己美好的生活。虽然我们可以选择不看,但几乎每天都被迫浏览了她的生活。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这样的人。他们的行为其实并无对错。

毕竟微信朋友圈这个网络平台的设置,就是要让每个用户在圈子范围内分享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不可言喻的乐趣。这大概是“浏览微信朋友圈”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重要内容的原因。

我们把这样的“展现、分享”过程,称之为“自我表露”。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还是在虚拟网络世界里,自我表露对于建立、维系关系必不可少。我们发表日常生活是展示我们的情绪,我们转发观点文章是展现我们的立场,哪怕只是一张照片,都会让他人对你的形象多勾勒一分。

但朋友圈的“自我表露”还包含着“自我塑造”“自我表演”的成分。

同现实面对面的交往不同,朋友圈的交流更加多元,也更加限制。多元在于,人们可以使用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文字、表情、图片、视频;限制在于,我们无法获得现实交流中的神情、动作的反馈。

于是,当我们编辑一条朋友圈时,我们雕琢自己的文字、挑选好看的照片、拍有趣的视频,有选择地向他人展示一个或有趣,或有思想,或有内涵的自我,有意无意地在他人的心中塑造出一个自我形象。

但我们所塑造的形象,并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我们经过筛选过后展现出来的自我。无论朋友圈多么丰富多彩,现实生活仍旧是冷暖自知。

可惜,并非每个人都能将朋友圈和现实生活区分清楚。有些人热爱朋友圈中的自己,超越了现实中的自己。毕竟朋友圈里,能更多地接受到正面评价。

因此,很多人热爱朋友圈中的自我,过度沉迷于虚拟形象的塑造,抽离现实生活,以至于和那些真正维系着美好生活的人际关系越走越远。

作为浏览者的我们,也在浏览朋友圈的过程中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压力。看着这些编辑后的丰富人生,自己难免产生羡慕和嫉妒,进而担心自己就此平庸下去。这些情绪积攒起来,着实令人心中难受。很多人宁愿关闭朋友圈,也不想被这样的无形的影响所控制。

当我们能够看清这些矛盾时,也就意味着我们能更客观地对待“朋友圈”。“朋友圈”里似乎人人都在告诉我们,如何过好一生。而当我们去模仿他人的生活时,获得的大概只有疲累。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