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需要合力

时间:2019-07-14 11:35      

在7月9日召开的国家卫健委本月第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成为高频词。相关负责人坦言,长期以来,卫生健康资源始终存在着资源总体不足、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农村贫困地区尤其突出,并表示将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等部署要求,以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三大主攻方向,力争到年底,全面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空白点”。

一定程度上说,乡村医疗“空白点”既是贫困地区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的痛点,也是健康扶贫必须攻克的难点。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落实到健康扶贫工作上,就是要围绕乡村医疗“空白点”这样的突出问题,加大各方投入和保障力度,确保实现“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之内,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有保障”这一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标准和要求。

乡村医疗“空白点”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历史欠账,也有因编制管理等机制不顺畅导致的人手紧张,还有地域偏远、自然条件差等客观因素。然而,对于贫困地区群众来说,基层医疗服务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否则就有可能要面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困境。围绕补足医疗“空白点”,国家卫健委提出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和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等举措,可以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明确了大方向。一些省市近来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百医驻村”、“一村一医”人才战略、“一站式服务”等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首先要在投入保障和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应该看到,从中央到各省区市,无论是政策导向、财政支持还是工作推动,对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基层医疗保障工作都越来越重视,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关键是如何将之落实到位。此次发布会提到的、也是日前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情况是,因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上级拨款越来越多,到村医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工资发放不到位”,个别地方一度出现“村医集体辞职”现象,这充分印证了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既要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地的督查检查工作,同时也要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的问责力度。

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还要在制度和服务供给的创新上下功夫。当前,部分地区乡村医生“招不来、引不进、留不住、考不上”,是制约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的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为此,一些地方从体制机制上入手,通过加强交流培训、提升收入待遇等方式,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激励他们安心留下来,本质上就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另外,包括广东在内的一些地方,试点利用5G新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手术,探索用AI医生辅助乡村医生诊断,则提供了在互联网时代以技术创新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供给的新思路。

实现“病有所医”尤其是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是重大的社会关切,也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期待相关部门切实重视起来,及时总结经验,深入反思问题,尽快补足这块民生短板,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获得感。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