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暑期安全要注意

时间:2019-07-12 13:00      

暑假到了,孩子们欢欣雀跃,家长们喜忧参半。孩子由谁看管,如何保障孩子安全健康地度过假期,都是家长们头痛的问题。无论如何,如果家长不能亲自照看孩子,一定要托付给值得信任的人和机构,避免意外发生。毕竟,孩子受到任何伤害,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小心为上,预防为主,是安全度假的前提。

游泳溺水如何自救与施救

暑假来临,游泳成为消暑的好办法,泳池、河流、池塘、海边随处可以见到孩子们的身影。但每年都有关于孩子溺水身亡的事件发生,溺水已成为青少年意外伤亡的“第一杀手”。在此提醒家长和孩子,游泳要去有救生员看护的正规泳池和场所,不能 “游野泳”。

当儿童发生溺水时,很多时候都是安静地站在水里死去的,而不是夸张地挣扎、踢腿蹬脚、大喊大叫。直立姿势孩子只能挣扎20~30秒,之后就会沉下去,所以,最多只有30秒的施救时间。

●溺水者自救

◎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

◎除呼救外,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鞋子,然后放松肢体。当感觉开始上浮时,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

◎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只要理智还存在,绝不可惊慌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脖子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 让他带着你游上岸。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脚背侧弯曲,拉伸小腿后侧肌肉,可使痉挛缓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正确施救溺水者

◎发现溺水者后应尽快将其救出水域。

◎施救者如不懂得水中施救和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可轻易下水,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

◎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其口腔和鼻腔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

◎倒出腹腔内物,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

◎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法,必要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注意事项

◎ 因呼吸、心跳在短期恢复后还有可能再次停止,所以,千万不要停止人工呼吸,应一直坚持到专业救护人员到来。

◎ 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可采取报警求助的方式。

◎意识丧失者,应置于侧卧位, 并注意保暖。

◎进行现场抢救的同时,尽快拨打120 急救电话。

儿童跌坠伤的急救措施

跌坠伤是儿童意外损伤最常发生的类型,严重时可有生命危险。

易发生的场所:室内有阳台、飘窗、桌子、凳子、床等,户外有山区、儿童游乐场所、体育运动场所等。

●怎样预防

◎在孩子经常玩耍的地方清除障碍物。

◎尽量让孩子在成人的视线范围内活动,不能让儿童独自在家或独自活动。

◎裤子不要太长,以免踩到裤腿摔倒。

◎若是发现孩子跌倒,应该上前检查身体,以免存在内伤。

◎一旦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务必立即拨打120 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前来,切不可自行搬运伤者。

●常见错误处理方式

◎孩子跌倒后哇哇大哭,只顾打骂孩子。

◎看到孩子跌倒后站不起来,随意搬动孩子的身体。

◎孩子跌倒后自主站起来,便以为没事而不进行检查。

●正确的急救措施

◎如果孩子坠落时头着地,坠落后立即哇地哭出来,10~15分钟就停止了,脸色正常,不呕吐,又照样精神地像原来一样玩,那么大脑受伤的可能性就很小。

◎如果跌落后,孩子当场(或稍后)失去知觉、不哭、昏睡不醒,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若是孩子后来又无缘无故地哭泣,并且呕吐,不愿进食,脸色苍白,当出现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就应到医院诊治。

◎孩子跌落后没有其他症状,仅在磕碰的头部表面起了包,这是头颅外部皮下血管破裂引起的,不用特别处理,会自然痊愈。

◎父母要警惕,别只注意头部而忽略了其他部位,如内脏破裂、锁骨骨折等,发现小便出现血尿、面色苍白要考虑有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误区

◎误区一:剧痛、不能走路才是骨折。

如果孩子身体的某个部分摔伤了,像馒头发酵般的红肿,这样的状况往往就是骨折。骨折红肿程度远大于扭伤,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千万不能大意。

◎误区二:揉搓孩子的伤痛处。

父母总是习惯搓揉孩子的伤痛处,认为能减轻孩子的伤痛。其实,这样反而会增加出血量,因为跌伤的患处局部深处正在渗血,如再让患处活动出血量就会增加,而且如果伤势较重或者有骨折的话,这样揉搓还会导致病情的加重,造成不良的后果。

◎误区三:头上肿了包赶紧揉。孩子头上出现包块,父母总是马上按揉,这是不对的。头部出现包块,是因为头皮下出血,家长切勿按、揉或外敷药,这样反而会加重损伤,小血肿可自行吸收,但包块超过5厘米需立即就医。

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

误服药物也是儿童意外之一,重点在于预防。

●怎样预防

◎把药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平时不要把药叫作“糖果”,要告诉他们正确的药名与用途。

◎给孩子喂药时,父母尽量不要中途离开。

◎对孩子异常表现要留意,如误服安眠药或含有镇静剂的降压药,会表现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遇到此类情况,要马上检查大人用的药物是否被孩子动过。

●常见错误处理方式

◎发现孩子误服了药物,只顾打骂和责怪孩子,孩子会因害怕而不说实情,导致误诊。

◎舍近求远奔大医院,错过治疗的时机。

◎去医院时,忘记带误服的药物供医生识别,以致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正确的急救措施

◎让孩子把吞食的药物吐出来,或采用催吐的方法尽量把药物吐出来。

◎尽快弄清所服药物名称、服药时间和误服的剂量。

◎把相关药物的残余物和有关说明书带上,帮助医生尽早明确诊断。

●针对性处理

◎不良反应或毒性较小的药物, 如维生素、止咳糖浆,多喝凉开水使药物在体内稀释并及时排出体外。

◎有剂量限制的药物,如安眠药、某些解痉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及避孕药,迅速催吐,然后再喝大量茶水反复呕吐洗胃;催吐和洗胃后,喝几杯牛奶和3~5枚生鸡蛋清。

◎腐蚀性很强的药物,如甲酚或苯酚,喝3~5枚生鸡蛋清、牛奶、稠米汤或植物油,上述食物可附着在食管和胃黏膜上,从而减轻对人体的伤害。

◎碱性药物,如复方氢氧化铝、小苏打、健胃片,服用食醋、柠檬汁、橘汁进行中和。

◎酸性药物,如葡萄糖酸钙、阿司匹林,服用生蛋清、冷牛奶进行中和。

◎外用药,如碘酒,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以生成碘化淀粉减小毒性;然后反复催吐,直到呕吐物不显蓝色。

◎其他药物,如止痒药水、驱蚊药水,立即让孩子喝浓茶水,茶叶中的鞣酸有沉淀解毒作用。

◎如果服药时间不长,没有超过6小时,可以先在家里采用催吐方法,使孩子把存留在胃内尚未消化吸收的药物吐出来。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或有抽搐时,则不适合用催吐来急救,应迅速送医。

烧烫伤的正确处理方式

让孩子远离厨房灶台、避免用火,高温天气在室外要避免接触铁栏杆、汽车车身等金属物品以及其他容易吸热的物品。不慎烫伤用以下方式处理。

●急救

◎立即脱离热源,避免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损害。

◎迅速脱去衣物,如果衣物黏在皮肤上,切勿强行撕下,用剪刀剪开,轻轻揭开。

◎用大量冷水冲洗创面,不仅可以冲掉污物,还可以让皮肤降温,减少残留的热源对身体的进一步损害。

◎一定要保持伤口清洁,不要自行涂抹任何药物,那样会造成伤口的感染,影响愈合。

◎立即到医院就医。

●程度判断

面积: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自身体表面积的1%,数字越大,烫伤范围越大。

●深度

◎一度烧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

◎浅二度烧烫伤: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疱。

◎深二度烧烫伤:皮肤红、痛和灼热,水疱较小或较扁薄。

◎三度烧烫伤:无水疱,皮肤蜡白、焦黄或炭化。

浅二度以下,烧伤面积小于1%~2%,可在门诊就诊处理后回家休养;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误区

◎误区一:在烫伤处涂牙膏、酱油等。

这是错误的方法,不仅无益,还会感染伤口,使创面颜色发生改变,影响医生的判断。

◎误区二:用麻油、草灰等涂抹创面。

会影响创面渗出物的排出,导致伤口的感染。

◎误区三:烧烫伤后的水疱随意挑破。

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水疱不是很大,不需要挑破,这样可以防止细菌的侵入,不易发生感染,还能保护创面。

但是如果水疱过大,水疱的位置在关节等活动频繁处或易摩擦处,可用无菌的针棒挑破水疱,棉花棒将水吸干,不要移除水疱上的表皮,以作为保护层。

◎误区四:烧烫伤后要立刻冰敷。

这是不对的,低温会造成二次伤害。烧烫伤后,受损的皮肤已经失去表皮的保护,不可以直接冰敷,以免冻伤。

被动物咬伤后应尽早就医

被猫、狗等咬伤可能被传染狂犬病,而且感染率非常高。

●急救

◎第一时间用大量清水、肥皂水或消毒液反复冲洗,冲洗时间不可低于15分钟。

◎切勿挤压伤口,将伤口敞开,严禁包扎、缝合、加压,冲洗完毕应立即就医,注射狂犬疫苗等。

●注意事项

◎没有伤痕,可以不注射狂犬疫苗。

◎如有轻微伤痕,但无出血情况,则需在受伤当天等时间分数次按程序注射狂犬疫苗。

◎如伤口较大,有出血情况,除遵医嘱注射疫苗外,还需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误区

◎误区一:24小时之后接种疫苗无效。

受伤后应该是越早就医越安全,但是不存在时效性的说法,一定要去接种疫苗。

◎误区二:给宠物打过疫苗就安全了。

其实动物疫苗对每种动物的效果都无法保证万无一失,而且宠物在室外活动时,和其他流浪动物接触,也有可能携带病毒。

◎误区三:咬伤后马上挤压伤口排出毒素。被狗、猫等动物咬或抓伤后,不要对伤口进行挤压,这样可能会导致狂犬病毒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神经系统。

夏季谨防食物中毒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尤其需要重视饮食安全。

●急救

◎催吐是食物中毒最主要的紧急处理办法。进食后应尽快进行催吐、洗胃,最好不超过6小时。

◎不主张对婴儿、昏迷者进行催吐。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在清醒的情况下可进行催吐,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孩子的咽后壁,使胃内残留的食物尽快排出,防止毒素进一步吸收。

◎催吐时保持前倾位,防止误吸、造成窒息。

◎催吐后,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不同的中毒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误区

◎误区一:食物高温煮沸,就可以达到消毒杀菌目的。

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食物中毒可分为生物型和化学型两大类。化学型的中毒,有时煮沸反而会使毒素浓度增大,如烂白菜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发芽和未成熟土豆中的龙葵碱等,都不能通过高温达到“消毒”目的。

◎误区二:冰冻的食物没有细菌。

有的细菌专门在低温下生活、繁殖,如会造成腹泻的嗜盐菌,就能在-20℃的蛋白质内生存11周。

◎误区三:有变质异味的食物,只要煮一煮,就可以吃了。

有的细菌耐高温,如能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的“肉毒杆菌”,其芽孢在100℃的沸水中,仍能生存5 个多小时。

●预防

食物中毒对人体危害大,在家吃饭注意生熟分开,在外选择靠谱的餐馆,切勿食用放置过久、被污染的食物,勿盲目采摘野果、野生菌食用。(崔仲奇 陈升平)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