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年会召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善联于会议现场分享了《纳武利尤单抗用于我国化疗经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经济学评价》(以下简称《评价》),该研究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创新药物纳武利尤单抗为例,评估了其相较于化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成本效果。
胡善联表示,创新抗癌药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临床上,与传统治疗手段如化疗相比,免疫肿瘤药物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在副作用、安全性方面表现更好,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体现了一定价值。
根据《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可以有效减少后续治疗费用并节约不良反应平均管理费用。“药物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患者的获益上。对于患者而言,免疫肿瘤药物为其带来长期生存的期望,这是患者对于生命的希望价值。”他补充,“再推而广之,从全社会角度来看,通过免疫肿瘤药物等创新抗癌药的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患照顾成本,相应来说即减轻了国家和社会的负担”。
全面考量药物价值 减轻患者治疗负担
“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着力缓解民生痛点……”近年来,我国在癌症的防治上下足功夫,通过多层次联动,力争保障癌症患者的利益与生命健康,这也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为更多患者减轻经济上的负担。
但医保基金毕竟有限,如何发挥其最大价值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胡善联说,此前,我国医保评估的主要办法还是基于临床医生的经验,通过投票遴选出药物,但这种方式相对比较主观,不能完全客观地评价药物的效果与价值。虽然目前国家政策正体现着药物经济学的重要性,但未来实践仍需进一步强化理念与方法,真正发挥药物经济学的科学意义与参考价值。
对于医保目录如何实现合理扩容,胡善联建议,在有限的医保基金池中,需要尽可能减少辅助用药等医保投入,腾出空间覆盖更多疗效及价值确切的创新药物,即“腾笼换鸟”;另外,在价格谈判时,也不能一味追求药物低价格,应全面考量药物价值,推动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用量上的浪费,帮助我国的医保基金更加合理地使用。
期待临床新药入医保 提升用药可支付性
据了解,我国正积极开展医保目录调整等相关工作,目前免疫肿瘤药物等临床新药尚未被纳入医保。胡善联表示,首先,免疫肿瘤药物等新药在国内上市的时间较短,我国首个免疫肿瘤治疗药物在去年刚刚引入市场;其次,考虑到价格方面的因素,很多人认为在有限的医保基金内,医保无法承担价格高昂的免疫肿瘤药物。
“但通过此次研究评价发现,相较于传统的化疗,免疫肿瘤药物的价值要综合考量,其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他建议,可通过遴选一两个获批的适应证进入医保目录的方法,进一步观察以证实其价值。
那么,哪些药物更具纳入医保的价值?胡善联认为,首先应考虑那些临床亟需的疾病领域,尤其是癌症等重大疾病领域,并通过更广泛维度的评估体系以定义药物的价值;其次,创新药物值得重点考虑,尤其是肿瘤医疗的负担较重,建议加大抗肿瘤创新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第三,从社会价值加以判断,对于癌症而言,抗癌药纳入医保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它使得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胡善联期待,未来免疫肿瘤药物等更多临床创新抗癌药物能够纳入到医保目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政策引导、多方联合探索、多层次支付改革等帮助癌症治疗形成更完善的体系,使更多患者受益。”(肖寒)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