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利:大部分致盲疾病可早发现、早控制 已将防控关口前移写入提案

时间:2020-05-23 03:43      

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 (董童)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在22日举行的主题为“加快推进防盲治盲体系建设”的圆桌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宁利表示,在所有致盲眼病中,80%的病症可以早发现、早控制,而且只靠一张眼底照片就能发现。所以将“眼底检查纳入到眼科慢病的筛查与管理,加快疾病早防早控,防控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写入了两会提案。用现代技术解决致盲眼病的问题,目前有两条出路:一个是加快网络教育与培训,提高基层眼科医生水平;二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眼病筛查,这是技术发展。

王宁利介绍,我国目前致盲人数数量大,在全球属高发国家。目前,可致盲的眼部疾病种类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类。排在可治疗疾病的第一位是老年性的白内障,只要经过手术就可以完全重见光明。但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很多眼底疾病,是不能治的。“在我国高度近视眼引起的致盲,在某些地区已经占到了第一位。”他说。

在王宁利看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通过引进新技术,促进了眼科的大踏步发展,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并且,国家在绿色通道、简化审批、包括豁免一些临床实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一些急缺的新技术、器械和药品的引入也迈出了很大一步。

王宁利还提出,引进一些新药或者新器械和新耗材,是针对患者需求来做的。但为什么我国对一些产品不去生产、研发?因为有些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形成规模后才能有利润,所以当它销售量太少时,企业是不愿意生产的。所以国际上的大企业拥有大市场,如果这种情况长期下去,患者就永远用不上最好的设备、器械、耗材和药物。同时,如果没有这些新药、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动,学科和医疗服务水平也不可能提高。我国现在要加强国际贸易,将人民最需要的产品进口,也是解决民生问题。

“其实,为引进新药和新技术,国家已经开辟了绿色通道。一是能够提供出相应研究数据,说明对中国人是安全的,应可能豁免在中国做临床注册研究的阶段。二是我国在海南博鳌建立了关键医学中心,只要是FDA、欧洲已批准上市的药物、器械、产品和技术,都可以在这里先行先试,并且可进行相应研究,提供相应材料后可以在中国注册上市。”王宁利说。

同时,王宁利还表示,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一绿色通道,需要四个要素。他说:“一是人民健康急迫需要的;二是可推动我国学科发展;三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就是用安全把关。”

最后,被问及目前国际上有哪些被证明确切疗效的创新药物改变了现有治疗模式,可让患者受益时,王宁利表示,现在分两类,一类是针对致盲性眼病,还有一类是针对眼健康的药物。他说:“在致盲性眼病中,例如和年龄相关性的黄斑变性这一疾病,现在有了抗新生血管因子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好效果。另外,青光眼手术也进入到微创时代,微创的一些植入材料,国内目前也在研发,但距离上市估计还有3至5年时间。所以,快速引进国际上已有的成熟植入材料,能够解决患者的需求。”

“干眼症患者人数很大,所以治疗需求非常大。现在所有的药,大部分是补水,或者补一些和泪液成分相似的药品,单从病因学治疗方面,引进的药物很少。但国际上有很多针对干眼病病因治疗的药物,引进这些药,也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还有一些高精尖的新的设备,能够让我们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干预。”王宁利表示。

2020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

杏彩网页版